本书将揭开平面构成的奥秘,还将紧贴时代,在研究总结国内院校开设“平面构成”课程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要素,同时吸收了国内外院校近年来在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内容,对平面构成科学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推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平面构成综合训练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平面构成审美意识,使他们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平面构成美的规律,最终达到赋有个性化地创造具有平面构成美的作品。该书以精要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实例内容和创新的课题设置,组织了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平面构成基础课程结构。
1.教材丰富,品种齐全。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全,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权威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最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实例,体例新颖。结合实际,教材采用最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4.加强实践,联合编写。立足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6.立足全国,广取所长。编写老师有全国20多个省、市、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优秀老师,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做到了立足全国,广取所长。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掌握点线面构成的特征、种类、应用方法,对点线面在构成及设计中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课题训练提高实践水平。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点线面的种类、特征、构成方法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形象
凡是在平面上留有的痕迹都可以称之为平面的形象,包括藉平面来表现某一特殊距离与角度的立体形象。平面形象虽然在平面材料上会有触觉的形成,但它仍属于视觉形象。
一、形象的分类
形象可以分成有机形、无机形、偶然形。
有机形是指有机体的形态,如有生命的动物、生物细胞等,它的特点是轮廓由圆滑而无规律的曲线构成,有生命的韵律。(图2-1)
无机形是指相对静止,不具备生长机能的形态。贵在简洁,是有机形“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即概念性要素。平时所说的几何形、不规则形、抽象形都属于无机形。(图2-2)
偶然形指我们无法刻意去创作,偶然形成的图形,如破碎的玻璃、一滩水、毛笔笔触的拖尾等偶然形成的形状。 给人特殊、抒情的感觉,但有难以得到和流于轻率的缺点。(图2-3)
二、形象的元素
形象的组成元素即视觉的元素,包括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
形状,指形象的内外轮廓的边缘状态和特征。具体形象会因距离、高度的不同,在平面上形成不同形状。
大小,指形象的量变。
色彩,指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是人类视觉对光波的反射感受。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
三、形象的空间
平面的空间关系可以形成平面空间(图2-4)、立体空间(图2-5)、矛盾空间(图2-6、2-7、2-8)、幻想空间(图2-9、2-10)等。
图2-4平面空间 图2-5立体空间
很多独立游戏都曾受到荷兰超现实主义版画大师埃舍尔的影响。同样受其影响的热门解密游戏《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有着艺术品一般的品质。极具时代感的用色,精彩的关卡设计,对矛盾空间的运用,让人爱不释手。(图2-6、2-7、2-8)为《纪念碑谷》精彩场景画面节选。
图2-6矛盾空间 图2-7矛盾空间 图2-8矛盾空间
最近网上比较流行的摄影和插画的结合创意作品(图2-9、2-10),是来自女摄影师shmilebliK的创意摄影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真人和画作的完美结合,带来一种极棒的视觉效果。
图2-9幻想空间
图2-10幻想空间
第二节 平面构成元素分析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最基本的形象单位。
一、关于点
1.点的界定
点是造型的原生要素,是造型语言中最简洁的形态,几何学概念中的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只是表示位置。
设计概念中的点是能被人感知到的视觉形象,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2.点的特征
点的位置与感觉
点的位置非常重要,不同位置的点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知。
位于画面中心的点:与画面的空间关系稳定、安全、和谐。
位于画面边缘的点:改变了画面静态平衡的关系,形成各种动势。
位于画面左右角上方的点有逃逸的感觉;左右角下方,比较压抑。(图2-11)
位于画面中部以下的点:给人一种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位于画面中上方的点:会产生力学下降的感觉。
当一个点位于画面上,就有一种求心性,它吸引视觉的停留,在两点之间形成视觉流程。使点与背景的关系退居到第二位,形成新的视觉关系。(图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