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意林、心丝、屐痕三部分,主要包括:回头几度风花、心中的倩影、两个爱情神话、节假光阴诗卷里、昙花,昙花、人过中年、收拾雄心归淡泊、生命还乡的欣慰、岁短心长、天凉好个秋等。
实力派著名作家,阵容强大
自选集奉献读者,佳作荟萃
这是名家自选经典书系第三辑,且听王充闾先生如何“乘物以游心”,麦家先生妙奏“胡琴”,张炜先生讲述“山水情结”,让南帆先生指引我们进入“读数时代”,蒋子龙先生为我们展示写作“借景”之道。
意 林
\\t
\\t回头几度风花__002
\\t心中的倩影__007
\\t两个爱情神话__011
\\t节假光阴诗卷里__016
\\t昙花,昙花__023
\\t人过中年__028
\\t收拾雄心归淡泊__034
\\t生命还乡的欣慰__041
\\t岁短心长__044
\\t天凉好个秋__052
\\t问世间,情是何物__056
\\t从容品味__066
\\t张公子的叹恨__071
\\t换个角度看问题__074
\\t过度阐释__077
\\t意足不求颜色似__082
\\t自 荐__085
\\t
\\t心 丝
\\t
\\t夜 话__092
\\t感 念__099
\\t寻 觅__107
\\t薏苡的悲喜剧__113
\\t我的四代书橱__120
\\t碗花糕__123
\\t绿窗人去远__130
\\t我的第一个老师__137
\\t香 冢__142
\\t青天一缕霞__149
\\t情在不能醒__154
\\t一场虚拟的叩访__162
\\t诗人的妻子__172
\\t未了情__180
\\t泪 泉__194
\\t忆人常在月圆时__199
\\t一“网”情深__206
\\t
\\t屐 痕
\\t
\\t烟花三月下溱潼__212
\\t朵乐荷,朵乐荷__217
\\t泸沽湖寻梦__230
\\t车上文化__236
\\t冰城忆__240
\\t沙山趣话__243
\\t还 乡__249
\\t石上精灵__254
\\t扬州旧事__261
\\t神圣的泥土__266
\\t三道茶__268
\\t一夜芳邻__272
\\t“少年版”福尔摩斯__280
\\t悠悠童话路__284
\\t叙利亚听歌__293
\\t东瀛观剧__299
\\t太平洋深处的“天问”__303
回头几度风花
\\t
\\t一
\\t这是一个落红成阵的傍晚。
\\t一丛丛金英翠萼的迎春花,正开得满眼鹅黄,装点出枝枝新巧,小桃红也忙不迭地吐出了相思豆一般的颗颗苞蕾;而堤畔的杏林花事已经过了芳时,绯桃也片片花飞,在淡淡的轻风中,划出美丽的弧线,飘飞在行人的眼前,漫洒在绿幽幽的草坪上,坠落到清波荡漾的河渠里。
\\t面对着这种残红万点的景色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到姨母家去,时光不比现在晚多少,我却已经换了单衫了,是月白色的土布做的。路过一处桃园时,空中没有一丝风,缤纷的花瓣飘落在布衫上,一片叠着一片,乍一看,像是绣上去的细碎的花朵。妈妈在前面几次三番催我快走。我说,走不得,往外一走,我的绣花衫就又变成白布了。最后,索性站在桃林深处,一动不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的赐予。
\\t可是,等我们几天后回家,再度经过这里,已经是繁英落尽,绿叶蒙茸了。果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暗诵着王安石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的诗句,觉得大野芳菲如此幻化无穷,确是蛮新鲜的,一时竟抑制不
\\t住心头的兴奋。当时实在不能理解,那些文人骚客对着绿暗红稀,居然愁绪茫茫,究竟所为何来。
\\t还有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已经开始体悟到中年情味了,其时被抽调到偏远的山区去参加“改造落后队”的实践,当然,落脚点还是要改造我们这些“臭老九”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时间是一年,种地之前农闲时进村,到次年的大忙季节返回。
\\t任是再困难、再“落后”的荒村僻野,春风也照样吹开了冻土,我们便挥起镐头,刨那些秸稞割掉后留下的茬子,或者一担担地往地里挑粪,晚上还要顶着星星月亮,开那滚滚滔滔、无休无尽的会。一天过后,累得连炕都爬不上去。尽管这里水媚山娇,风情万种,人们却没有半点赏花玩景的心思,每天连脑袋都懒得抬一下。
\\t可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早晨出工时,我不经意地发现路旁的杏花残瓣正在随风飘落,不禁心神为之一振。这倒不是由于清景撩人,逗发了什么诗兴;只是想到杏花落了,表明春天已经来过多时,眼看就要开犁种地了,我们也即将脱离改造身心的环境,告别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了。
\\t
\\t二
\\t有人说,花朵是沟通大自然与人的心灵的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借助花朵的昭示,人们能够体察到天地造化中的灵性,感知自己灵海的波澜、心旌的摇荡。也许果真是这样,但我自己的体会不深。只觉得年华老大之后,面对着残红委地、落英缤纷的衰凉景色,总有些“春归如过翼”、“流年暗中偷换”的丝丝怅惋。
\\t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感受力的敏锐与表现力的高超。她在一首调寄《清平乐》的词里,通过她在梅花面前的表现,刻画出自己青少年、中年、晚年心态的变化:
\\t“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此时她在汴京,正处于待字闺中和新婚燕尔的花季,每当雪飘飞絮、梅吐清芬之时,她总要满含着盈盈笑意,如醉如痴地把
\\t那独占春先的梅朵插在青丝秀发上。一个“醉”字,就把小儿女春闺嬉戏的情景刻画得活灵活现。
\\t待到哀乐杂陈的中年时节,她这个情感极为丰富的才女,更由于被丈夫疏远而无亲生子嗣,变得郁郁寡欢,了无意绪了,“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一边揉搓着寒梅的花朵,一边想着心事,不觉清泪沾裳。
\\t下片写她在汴京沦陷、丈夫病逝之后的晚年心境:“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在这里,人与花的命运是相互照应的,花犹如此,人何以堪!“看取晚来风势”,也正是词人审视自己晚年颠沛流离的处境和国亡家破的形势。
\\t无独有偶,异曲同工。大约过了七十年左右,南宋另一位著名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