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集》是作者“红学”著述之外的部分学术成果结集。包括五个内容板块:一是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二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三是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四是书序、书跋、书评、剧评;五是大学教育教学及大学文化研究。《红外集》作者在大学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所论及的对象多有较深切独到的把握。所论每见新意,在多个话题领域均有一定反响。
贺信民,陕西蓝田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西安文学研究会会长曾任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出版著作有:《红楼拾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红楼梦导读》(未来出版社1996年版),《红情绿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编著有:《中学语文写作技法揽胜》(与李芳银、魏玉川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宋诗词三百首》(与杨明琪合著,未来出版社1994年版),改编珍藏本《红楼梦》(与庞进、杨韦昕合作,未来出版社1996年版),《名著改编与影视剧创作》(与魏玉川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辞典、论著14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1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自序
第壹集 司马迁与《史记》
史圣司马迁
“迁生龙门”
家学渊源
行走中国
绝地愤发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风追司马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史记·货殖列传》之伦理学价值
第贰集 中国小说戏曲点论
《飞燕外传》考论
论柳宗元《河间传》的多元价值
悲喜殊味 各领风骚——唐传奇《李娃传》、《霍小玉传》对读
人性的证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文化阐释
略谈《汉宫秋》中汉元帝形象的思想意义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孔明与马谡
论“水浒气”
孽海之花 丑恶之花——也谈《金瓶梅》的美学价值
情理之间——《聊斋志异,青凤》篇简析
《长生殿》《桃花扇》异同论
第叁集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
古诗鉴赏(3首)
春歌三首
赋鉴赏(4首)
郭璞《登百尺楼赋》
陈叔宝《夜亭度雁赋》
……
第肆集 书评·书序·书跋·剧评
第伍集 大学文化与大学教育
附录
后记
当然,“艺无止境”。尽管《红楼梦》的改编实践基本成功,但同时也难免存在不足。下面就从演员表演和剧本改编两个方面“吹毛求疵”一番。
先谈表演。
平心而论,电视剧《红楼梦》的演员挑选得相当不错,让人看了觉得“像”。同时,作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演员也基本把握住了,如宝玉的怜红惜翠、“无事忙”,黛玉的多愁善感、口尖心小,宝钗的圆熟世故、温柔平和,湘云的豪爽真率、口无遮拦,凤姐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贾母的雍容大气、幽默从容等等,大都有“八九不离十”的感觉。但是,由于时空距离的遥远、人生阅历及文学艺术修养的欠缺,有些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在神韵总嫌“不及”、不够“到位”。比如,一号人物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表演显得“匆忙”了一些,“戏”做得不够“细”;主要人物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表演多少有点“飘”,没能把“心机”、“城府”的性格深度传达出来;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其表演总体看也是“形似”强于“神似”。次要人物如紫鹃,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是把剧作交给她的台词念完、把规定动作做完了事,而没能把虑深思细、敢作敢为,堪称黛玉的“知己”和诤友的一面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是“不及”问题,另外还有“太过”的问题。古人说:“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表演分寸、“火候”把握问题。比如第18集“鸳鸯抗婚”中,当贾赦得知鸳鸯“不识抬举”、抗婚不从时,顿足挥拳,声嘶力竭地高喊“我要报仇”,完全失度、失态,实在“太过”。原著此处用曲笔,贾赦“终究要报仇”的话是对鸳鸯她哥哥说的,又由鸳鸯转告贾母。文本中的贾赦深居简出,一味沉溺声色。鸳鸯拒婚固然可恼,但对他来说主要是面子上下不来;又是贾母做主,他不仅无奈,而且含愧,自此告了病,不敢见贾母。(原著47回)这么一个上年纪、有身份、顾面子的人,怎么会暴跳如雷、自露丑形?其他如贾雨村、赵姨娘等,也都有表演过头之处,恕不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