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北大系列图书是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从2014级新生的大量应征稿件中精选的佳作,内容真实而全面,主要包括成功求学经验、学习方法改善、备考经验指南、竞赛备战方法等,旨在为读者提供开启梦想大门的智慧钥匙。
《梦圆北大·方法篇》选取北大2014级新生的优秀征文中关于中学各科学习方法的文章,既有针对所有学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介绍,也有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经验分享,通过阅读本书,促使读者去清晰地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借鉴其中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非常具有实用性。
《梦圆北大·方法篇》通过北大学子的成功经验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从宏观上帮助中学生树立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理念,从微观上提供具体的经验分享。本书作为学习方法实战型图书,对广大中学生和家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梦圆北大·方法篇》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组织编写,北大校长林建华倾情作序。
文章内容均选自北大新生征文,介绍真实而全面的成功求学经验、学习方法改善、备考经验指南、竞赛备战方法、成长经验分享等。
王亚章,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我,为自己代言
致高三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暑期杂忆
写在踏入大学前
习惯需要毅力来坚持 目标需要心态来保证
高考过后——致学弟学妹
一路向北到燕园
捡拾雕刻 细数家珍
贯穿生活学习的 “死” “活”之法
走向未名湖
高中,我的珍宝
拼搏是青春的姿态
筑梦踏实
耕耘·收获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这是北大校歌《燕园情》的最后一句。很凑巧的是,这句歌词把对我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串起来了。北大,是我一段全新旅程的起点;兰州,这母亲河上的明珠,是养育我的那片热土。家乡和北京是那样近,只有一句词的距离。但又是那样远,多少人倒在了坎坷的路上。即使一些人成功地走完了这段路,他们大多也有着不同的经历,因而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这里,我写出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与诸位分享。
书山有路勤为径
我比较喜欢将老师的口述、板书、PPT中涉及的内容加工、分类后再做笔记。举个例子,做政治笔记时我不像其他同学一样不分主次地埋头苦抄。辅助理解的案例一般入不了我的“法眼”,隐藏着拓展知识或十分典型、新颖的案例会被我搬上笔记本。我用黑色记基础知识,紫色记案例,蓝色记拓展知识,红色记易错内容。这样记,不仅方便查阅,背诵时也能根据所需时间长短调整背诵内容。时间充裕时,在背完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易错内容后,我会看看案例;时间紧张时,我会着重看易错内容。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各科的笔记也是各具特色。地图在地理学习中至关重要,所以我的地理笔记侧面总留有一些空白用来画简易的区域地图;历史与时间关联性强,所以我的历史笔记中会有某段时间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有时我会对比不同地区同一时间发生的不同事情,分析其中的关联和产生差异的原因;学习政治需要很高的熟练度,所以我的政治笔记很详尽,背诵内容“手过一遍”是一定要做的。
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对经过大脑加工的东西记忆更加深刻。我在学习新的内容时经常会从脑海中搜寻与之相似或关联性强的旧知识,探索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思路,再将二者进行对比。这样不但理解更深入,记忆时也更快、更深刻。做笔记时我也会将自己思考的内容或是学习时的感想写在知识点旁边,虽然不多,但一定要对日后有所启发。
很多老师不提倡“题海战术”,我想他们大概是不提倡只刷题、不思考、不总结吧。先不说思考总结的问题,单是熟练度,不论哪一门课程,它都是必需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一定的做题量,“熟能生巧”还是很有道理的。做题时我们不能想着一天晚上要“干掉”多少题,而要把总量分配到每一天,这样效率更高。由于文综选择题每题的分值较高、对错分明,容易拉开分差,我就针对文综的选择题下了些功夫。政、史、地每门我都买了一本按学习内容分专题的选择题练习册,将较重要的或我掌握不够好的标记出来,优先做这些专题。我把选择题任务分配到每一天,鉴于一个专题大约有20道选择题,我在午饭和午休之间的空闲时间做一个历史专题,晚饭和晚自习之间做一个地理专题,每天一个政治专题分散在课间完成。这样一来,我大约一个半月就刷完了这些选择题。刷题培养题感,刷题过后的总结才能真正深化理解。每天晚自习时我都会对当天做的文综选择题做总结,找出做错的原因。若是对题目的理解偏差,那就要多读几遍题目,熟悉问法;若是对四个选项区分不够,那就要仔细研究选项,哪个是现象,哪个是本质,哪个不够严谨,哪个侧重点与题意有偏差等。典型错题及其解析都会被我“记录在案”。错题本是我做题时必备的“利器”,它也是复习时极佳的资料,复习时看错题本能帮助我们“稳、准、狠”地弥补漏洞。
珍惜今日
其实在整个高中生活中,要想笑到最后,成为“赢家”,我们不但需要提高学习水平,还应提升综合能力。这其中就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 高三的时间很紧张,如果不合理规划,就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高三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基本要求。我在为自己制订计划时总是会注意两个因素: 可行性和多样性。安排每一天要做的事情时,我会估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时间,尽量保证完成一项任务时不被打断,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且我将各科分散开,每天复习三门,两天为一个周期。这样避免了一直复习一门功课而产生的烦躁情绪,也可以保证不落下任何一门功课。我在做计划时还会尽量将计划安排得紧凑些,对自己有一定的挑战。这样才会激励我不断进步。再者,计划松弛会使我们在一开始就松懈下来,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对我来说,整个高三就是一个完成各种计划的过程。小到每天计划,大到阶段计划,我都百分百地完成。有些同学不能坚持完成计划,没有按计划行事的耐心和韧性。对于我来说,完成计划是鼓励自己的一个方法。每完成一个计划,小小的喜悦和成就感就足以鼓励自己开始下一个计划。这就是为什么计划要有可行性的原因。不可行的计划会给我们带来心理负担,没有完成计划的挫败感还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坚忍的意志也是“必需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诱惑的世界,特别是在高三这样紧张的特殊时期,诱惑变得更难以抵制了。举个例子吧,熬夜很晚的你第二天早上不可避免地会有困意,在看似不重要的一节课上趴在书堆后面睡觉就变成了一件十分诱人的事情。这就需要控制和忍耐。在一节自己觉得不重要的课上睡了一觉,你可能不会错过什么知识点,看起来好像这一觉没什么代价,但这可能是你丧失自控力的一个开始。因为你不知不觉地放松了警惕,接受了诱惑,开始对自己的欲望妥协。我在面对类似的诱惑时总是对自己说: “忍一下,高考完就好了。我不怕等这么几天。”这时我们要经常鼓励自己,告诉自己要忍耐,用内心的正能量抵制诱惑。
轻装上阵
在高三这一年,高考的压力令许多同学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同学十分焦虑不安,甚至产生了抑郁倾向。在我看来,适度调节和放松是每个高三学生的必备技能。我就比较擅长调整心态。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到家后,我没有紧紧张张地继续学习,而是听些自己喜欢的歌,边听歌边用热水泡脚。这既能消除身体的疲乏,也能缓解心情,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我喜欢听摇滚乐、朋克乐并随之摇摆,那强劲有力的节拍和振奋激昂的歌词能帮我宣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虽然在别人看来这就是浪费了半小时,但是我认为值得,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到了周末,我也没有像周围的“学魔”一样泡图书馆。有我喜欢的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的比赛时,我会酣畅淋漓地看上一场;没有的时候,我会适当地睡个懒觉,缓解熬夜学习带来的疲惫。一个人就像一根弦或是一根皮筋,要张弛有度,一味紧绷而不适度放松只会让自己垮掉。
调节方式有很多,而且每个人的调节方式可能不同。对我而言,除音乐外,运动也能起到很大作用。体育课上,约一个好友,带上装备,在羽毛球场进行一场激烈的厮杀。厮杀完毕,两人相视一笑,沐浴着清晨的和风重新投入学习之中。你会发现运动后的自己精神焕发,活力充沛,手下速度也快了,做题正确率也高了。对我来说,运动确实有这样的作用。我们的晚自习中间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我一般都会在完成手头任务后,去操场上戴着耳机听着歌曲跑几圈。我喜欢感受夜间的凉风,喜欢看闪烁的繁星,喜欢跑步时一往直前的感觉。晚自习休息时间的跑步能驱散困意、振奋精神。
高三当然要刻苦学习,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我一直认为备战高考并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它只能是这一段时间我们生活的重心。重心和全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学习,音乐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它们对学习有积极作用。所以,我会分出一些时间给这两件事。心态放松之后,学习效率往往会有很大的提升,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平时的刻苦学习和调整心态其实都是为了考试能发挥正常。有些人在考试前就担心考试失利,以至于在复习时不能全神贯注而影响效率。我的建议是: 考试前的复习(不是突击)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决定着成绩。如果复习充分、“肚里有货”,还会担心考不好吗?所以说,“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是立刻行动”。考试时一些同学害怕犯错,总想着每道题都要达到完美、超过别人。这是不正常的,一山总比一山高嘛。我们不能要求比所有人好,我们应该想着要超越从前的自己。所以考试时只要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仔细认真、脚踏实地就够了,不要想太多。成绩出来后,一些同学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心情低落,也有人会因为超常发挥而志得意满。这是人之常情,但长久地把自己沉浸在悲伤或是骄傲中就不对了。人要向前看,除了最后的高考,前面每一次的考试都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利说明问题多,超常说明考试前的状态较好、问题较少。有时,由于运气之类不可控的因素,超常会掩盖一些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带着收获,平静地开始下一段征程。高三年级时学校会安排密集的考试,这可以让我们和老师随时发现问题,还能锻炼我们坚忍的意志,让我们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让我们能“宠辱不惊”,让我们最后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高考。
姜还是老的辣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做一件事时不光需要实力、决心,还需要经验。一些经验得亲身经历后才能获得,一些经验要靠“前辈们”的分享。面对高考,我们需要老师、家长甚至学长的经验。
以前我是一个有些畏惧与老师交流的学生,总怕提不出高水平的问题,也担心老师因为我的问题而觉得我水平不高。后来老师找我谈话使我打消了这样的顾虑,老师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交流来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如果我不主动找老师沟通,老师无法掌握我的情况,也就很难帮助我。老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能只被动地接受知识和道义,更要积极地与老师交流,不光是为了“解惑”,更是为了在交流中与老师的思维碰撞,形成新的火花。高三时的每次考试,我都会在自己改错总结之后,拿着试卷和答题卡找老师分析,看看我有什么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和漏洞。有时我还能和老师聊聊自己最近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变化,向老师寻求抑制浮躁或焦虑的方法。老师们由于教学经验丰富,总是能比我更敏锐地发现我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时我还会主动与老师探讨时政热点,听听老师深层次的解读,从老师那里看到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式。
在学习上,我的母亲对我的帮助也很大。虽然辅导我的学业对她来说有难度,但她总会陪伴在我身边,为我排忧解难。母亲非常了解我,在我浮躁时,她总能在第一时间敲响警钟。而在我心情低落时,母亲的鼓励总是能起到最大的作用。高三这一年,我们难免因为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后我们要通过倾诉等途径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放任不管只会使它愈演愈烈。虽然同龄人更能理解我们的困境,但由于经验不够,他们往往不能全面而理智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老师、家长等前辈更合理的疏导和更有效的帮助。
展望未来
谈到未来规划,我倒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毕竟变数还很大。但我会抓住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深造的好机会,利用这一广阔的平台提升自我。选择管理类专业一直是我的心愿,在实现了这个心愿后我就要向未知的前方行进了。即使路途会坎坷,我的步伐不会一直稳健,我会洒下汗水、泪水,但那又怎样,我存在,我奋斗,我前进,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