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尽可能地吸纳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引导学生捕捉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全书共十三章,内容包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过程、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运输管理、装卸搬运与包装、配送管理与客户服务、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本书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逻辑性强,便于学习,并在每章后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及相关案例,实用性强。本书还配有教学课件,方便教学。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材体系的基础性、时效性和实践性三个重要特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直接而长远的影响。
所谓基础性,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中最基本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迅速,向各领域不断渗透,如果舍去基本原理和方法,而只去追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各种具体应用,那就不可能真正具备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原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做法是紧紧抓住基础,从基本素质上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迅速发展的能力。
所谓时效性,就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当今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淘汰陈旧过时的内容,充实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与科学技术前沿相贯通,让学生把握当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前进的脉搏,适应现代化物流的需要。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明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紧密结合实际的课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工程、城市等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不同专业的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就要以加强学习对象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思维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核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着重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又要启发学生形成物流与供应链思想理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编者在多年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积累了一些素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本书自始至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相关的案例来支撑、说明理论,同时在每章后附有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相关内容。
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过程、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运输管理、装卸搬运与包装、配送管理与客户服务、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设计及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逻辑性强,便于学习。
本书适于32~56学时的教学使用。56学时可以讲完全部内容,并针对案例展开课堂讨论;48学时可以讲完全部内容,选择部分案例进行课堂讨论;40学时建议选用第1~10、13章,选择部分案例进行课堂讨论;32学时建议选用第1~9章,选择部分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其余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前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的基础教材及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感兴趣的人员的入门书籍。
在多年教学实践以及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作、教材和论文,并从中汲取了营养,获益匪浅,本书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们的学术成果(见书末参考文献),在此深表感谢和敬意。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科的理论发展非常快,同时具有很强的地域、时代和个体的差异性,虽然我们竭尽全力想为读者奉献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最实用的操作方法,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妥之处,希望读者及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吕建军侯云先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经济仍维持着较高的增速。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如何从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型的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注重环保的精益发展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所阐明和揭示的管理活动规律,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特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无疑是破解这个难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尽快培养一大批精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和方法,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的高层次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提升人才育成质量,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以此来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也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系列教材,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就是其中的成功典范。这些教材的出版,初步满足了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的需要。
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教指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适合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要求和教学改革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系列教材,以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和教材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在“十一五”后期,教指委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采用招标的方式开展了面向全国的优秀教材遴选工作,先后共收到投标立项申请书300多份,经教指委组织专家严格评审、筛选,有60余部教材纳入了规划(其中,有20多种教材是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配套教材)。2010年1月9日,“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系列规划教材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著名大学和普通院校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对该套教材的定位、特色、出版进度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讨和规划。
本套教材在充分吸收先前教材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全面、系统、高质量的建设原则,从完善学科体系的高度出发,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既包括学科核心课、专业主干课教材,也涵盖了特色专业课教材,以及主干课程案例教材等。同时,为了保证整套教材的规范性、系统性、原创性和实用性,还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详细制定了本套教材的“编写指引”,如在内容组织上,要求工具、手段、方法明确,定量分析清楚,适当增加文献综述、趋势展望,以及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案例等内容。此外,为了方便教学,每本教材都配有CAI课件,并采用双色印刷。
本套教材的编写单位既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也吸纳了安徽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普通高校;既保证了本套教材较高的学术水平,也兼顾了普适性和代表性。本套教材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可供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尽管我们不遗余力,以满足时代和读者的需要为最高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套教材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诚恳地希望读者和同行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指正。在此,我谨代表教指委、出版者和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齐二石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