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结合近年来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修订而成的。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基本立体,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轴测投影,机件的常用表示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焊接及嵌接工程图,常用曲线曲面及展开图,房屋建筑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基础,CAXA高级技巧及其应用等共17章,以及附录和参考文献。考虑到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类型不同,学时数也不尽相同,在保证满足机械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设定部分带有“*”号的内容,可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计划学时数,选择教学或安排自学。为了适应国家“甩图板”工程,本教材选用了国产自主版权的CAXA电子图板绘图软件,介绍了其使用方法及其在绘制工程图样中的应用,有利于国标的贯彻及“甩图板”的顺利实施。本书涉及到的国家标准全部更新为新国家标准。与本书配套使用的《工程图学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也同时修订出版,可供选用。同时开发了与本书紧密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和习题解答,可在授课和学习中使用。本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类型学校有关专业选用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前一版本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结合近年来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修订而成的。
本教材基本延续了原来的教材体系,在内容的设置上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并及时贯彻最新国家标准,更新了绘图软件的版本。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如下:
1)贯彻、使用最新国家标准,特别是技术要求部分变动较大,对表面结构和几何公差表示法等依据最新国家标准进行了更新。
2)采用最新版电子图板绘图软件,并增加了必要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应用其绘制标准工程图样,以适应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3)对各章节内容、例题、插图及习题集中的习题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完善和调整,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了常用术语,使本教材的整体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4)将“基本立体”中的截交和相贯提出来,单独组成一章“立体表面的交线”;“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一章中增加了“各种表达方法综合应用实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常用曲线和曲面”与“展开图”合并为一章;调整了有关章节的前后顺序,将通用内容放到前面,选学内容放到后面,这样安排使各章内容自成体系,使整部教材前后内容更连贯、更系统,有利于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内容的取舍,也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5)为了便于课堂教学,将原习题集中第三章第二节“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法”调整到教材中的第一章,以利于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衔接,方便教学。
6)加强了徒手绘图和测绘技术的相关内容,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和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
7)重新精心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及习题解答,方便教学。
与本教材配套使用的《工程图学及计算机绘图习题集》也同时进行修订。
本教材由济南大学原图学中心主任罗良武副教授和赵勤副教授担任主审,两位老师是本教材第1版和第2版的主编,此次又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有宋卫卫、杨波、崔卫华、鞠红、潘永智、刘鲁宁、王艳芳、顾英妮、宋开峰、时圣勇、孙宾、章希胜、葛荣雨、田希杰、王嫦娟和安延涛,由宋卫卫统稿。
本套教材是济南大学图学教研室多年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心血和辛勤劳动,参加过本套教材编写和历次修订的各位老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套教材得到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奚鹰教授及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套教材得到山东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访问学者项目资助。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同类教材 (见书后的“参考文献”),在此向这些教材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疏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5年1月
本教材自出版以来,受到一些兄弟院校的欢迎,本教材第1版经过4年的使用,已不适应当前正在大步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需要,使得经典内容与现代技术得到最佳结合,并且内容中“国家标准”及时更新,我们进行了本次修订。本次修订在保持了第1版的特点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变动:
1)用“CAXA电子图板”替换“AutoCAD”以推广便于国民使用的国产优秀软件。
2)增加了阅读“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部分“国标”、“部标”做了相应的更新。
4)根据本教材的使用专业定位方向,调整了带“”部分的内容。
5)其他做少量删减和增加,如在点线面投影、立体、表达方法、零件图等处。
6)对软件功能和操作技巧按当前市场最新版本进行了更新,并将此部分内容的排版做了一点调整,第1版中把部分内容融合到制图基本知识中,这对于掌握此内容来说有好处,但是,就软件技术而言太零散,不便于复习和查阅某些功能。本次调整为两章,第二章介绍了基础部分,第十五章介绍了提高直至精通的内容,习惯了第1版方式的学校可由老师把第十五章的内容分散融合到相应的章节中实施。只能集中安排上机的学校,也可把第二章和第十五章合并集中进行。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主编:罗良武、赵勤(济南大学),王嫦娟(山东科技大学);编委:曹明通(山东科技大学),田希杰、宋卫卫、时圣勇、崔卫华、顾英妮、杨波(济南大学)。
编写分工如下:罗良武:前言、目录、绪论、第2、12、13、17章、附录E~J;赵勤:第1、3、14、16章;时圣勇:第4章;崔卫华:第5章;安琥:第6章;宋卫卫:第7章;曹明通:第8章;杨波:第9章;王嫦娟:第10章;田希杰:第11章、附录A~D;顾英妮:第15章。本次修订由罗良武执笔并统稿。
刘鲁宁、王艳芳、宋开峰老师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做了一些选材筹划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由山东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范波涛教授任主审,他对本教材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热心支持和帮助编写本教材的领导、同事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教材参考了部分同类教材、习题集等文献(见书后的“参考文献”),在此谨向文献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和课件中难免存在缺点、谬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及读者不吝赐教,在此谨先表谢意编者2007年4月本教材是根据2001年11月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新世纪高校机电工程规划教材”启动会议的“四新一高”精神而编写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已成为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图学技术”作为一门工科、应用理科及管理学科各专业都开设的工程基础课,应如何发挥本课程的特色,为实现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做贡献呢?这就促使我们对“工程图学”课程的本质及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当前的教师状况、学生状况及教学设备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本套教材正是着眼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编者多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编写而成的。它综合考虑了当前的教师和学生状况,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协调,力求在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工程图学技术教育从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向以“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育转化。
本套教材秉承了我国“图学教育”的经验及特色,并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将“图学知识”与“制图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工程图学”知识、进行工程制图基本训练的同时,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及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编排力求简明扼要,并紧紧围绕以“学”为中心、以“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力图为处理好下列关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1)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关系。
2)仪器图、草图训练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
3)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4)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关系。
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辅导答疑的关系。
6)课内教学与课外复习、练习的关系。
本套教材是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体会的基础上编写的。又在反复征询教师、学生及本学科专家、教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统筹修改而成。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主编:罗良武(济南大学)、王嫦娟(山东科技大学);副主编:田希杰、顾英妮;参编:赵勤、安琥、孟颖、杨波、时圣勇、崔卫华、宋卫卫、魏军英。
编写分工如下:罗良武:绪论、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一、二、五、六、七节);王嫦娟:第八章(一、二、三节)、第十章;田希杰:第三章、第十一章、附录;顾英妮:第二章及其他章节中的AutoCAD内容;赵勤:第一章、第十五章;时圣勇:第四章;崔卫华:第五章;安琥:第六章;宋卫卫:第七章;孟颖:第九章;魏军英:第八章(第四、五节);杨波:第十四章(第三、四节);全书由罗良武统稿。
李莉老师、刘鲁宁老师对本教材的编写做了一些选材筹划和部分绘图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由山东工程图学学会图学秘书长、山东大学工程图学研究所范波涛教授任主审,他对本教材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大学机械学院苑国强副教授对本教材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向热心支持和帮助编写本教材的领导、同事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参考了部分同类教材、习题集等文献(见书后的“参考文献”),在此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和课件中难免存在缺点、谬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及读者不吝赐教,在此谨先表谢意。
让所有的图学教育的教师都能轻松地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愉快地学;让所学到的知识都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使用本教材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编者2002年9月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1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4
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4
第二节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法13
第三节绘图的方法和步骤15
第四节常用工程图样简介17
第二章投影基础知识18
第一节投影法概念及其分类18
第二节正投影的基本性质20
第三节三面正投影的形成及其规律22
第三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25
第一节点的投影25
第二节直线的投影27
第三节平面的投影34
第四节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39
第四章投影变换47
第一节概述47
第二节换面法48
*第三节旋转法55
第五章基本立体59
第一节基本立体的投影59
第二节立体表面的点和线64
第六章立体表面的交线70
第一节平面与立体表面的截交线70
第二节两立体表面的相贯线79
第七章组合体91
第一节形体分析法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91
第二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92
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95
第四节组合体视图的阅读101
第五节组合体的构形设计108
第八章轴测投影112
第一节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112
第二节正等轴测图114
第三节斜二轴测图118
第四节轴测投影的选择119
*第五节轴测剖视图的画法120
第六节轴测草图的画法122
第九章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124
第一节视图124
第二节剖视图127
第三节断面图140
第四节其他画法144
第五节各种表达方法综合应用实例152
第六节第三角画法简介155
第十章标准件和常用件157
第一节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58
第二节键和销172
第三节滚动轴承175
第四节齿轮179
第五节弹簧186
第十一章零件图189
第一节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189
第二节零件图的视图选择190
第三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193
第四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96
第五节零件的表面结构200
第六节极限与配合及几何公差207
第七节零件图的阅读214
*第八节零件的测绘216
第十二章装配图222
第一节装配图的内容及零部件的联系222
第二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24
第三节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
要求228
第四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及
明细栏229
*第五节装配结构的合理性231
第六节装配图的画法235
第七节装配图的阅读237
*第十三章焊接及嵌接工程图242
第一节焊缝代号242
第二节图样上的焊接标注246
第三节压塑嵌接250
*第十四章常用曲线、曲面及
展开图251
第一节曲线251
第二节曲面255
第三节展开图260
*第十五章房屋建筑工程图267
第一节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267
第二节房屋建筑图的分类及有关规定269
第三节建筑总平面图271
第四节建筑平面图272
第五节建筑立面图274
第六节建筑剖面图276
第七节建筑详图277
第八节工业厂房施工图279
*第十六章计算机绘图基础知识282
第一节CAXA电子图板绘图基础知识282
第二节图形的绘制292
第三节图形的编辑与修改299
第四节尺寸标注305
*第十七章CAXA高级技巧307
第一节零件图绘制的常用命令307
第二节文本及其标注309
第三节其他工程标注310
第四节标注修改315
第五节图库操作316
第六节装配图绘制的常用命令320
第七节图形输出打印322
第八节信息查询324
第九节数据交换326
附录328
附录A螺纹328
附录B螺纹连接件332
附录C平键340
附录D滚动轴承341
附录E销344
附录F常用零件结构要素345
附录G极限与配合347
附录H常用材料351
附录I建筑工程图例355
附录J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
(GB/T1182—2008)359
参考文献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