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致病
成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消化紊乱和炎症。蛲虫寄生于阑尾可导致阑尾炎的发生。雌虫在夜间移行至肛周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瘙痒(主要的症状),影响睡眠;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局部炎症。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夜惊、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反复不愈,可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若雌虫误入阴道、尿道、子宫等处异位寄生,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四、实验诊断
因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产卵,粪便查虫卵阳性率极低,根据蛲虫肛周产卵的习性,病原诊断是在肛门周围取标本查虫卵,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其中透明胶纸法效果较好,5次检出率可达到99%。此外,夜间在肛门周围或粪便中查到成虫也可确诊。
五、流行与防治
(一)分布
蛲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常表现为儿童集体机构聚集倾向,特别是幼儿园、小学,5—7岁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虫者。
2.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是肛门—手—口途径,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引起皮肤瘙痒,感染者搔抓时,虫卵污染手指,若感染者饭前不洗手,或有吸吮手指头习惯,均可导致自体重复感染;集体生活的儿童,可以通过交换食物和共玩玩具间接接触感染;另外虫卵可随尘埃漂浮在空气中,人呼吸时可感染;少数情况下雌虫产卵后逆行回到肠道寄生导致逆行感染。
(三)防治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头,勤剪指甲,幼儿从小训练穿闭裆裤。定期清洗消毒玩具和被褥。
2.驱虫可用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局部外用药为3%噻嘧啶软膏、蛲虫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