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文艺原创精品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民族团结等多个侧面展现援疆举措与实绩,讲述了新中国数代援疆人甘于奉献、支援边疆的动人故事。援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是描述几代援疆人全方位支援新疆建设、发展的长篇纪实,体现了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对少数民族的关心支持,突出了民族和谐、共同繁荣富裕、共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主题。既有面的概括,又有线的梳理,更有点与细节的展示,是一部内容深刻、主题突出、具有现实意义充满正能量的厚重之作。
引子
2015年9月23日。喀什机场。
13时40分左右,一架银燕从喀什机场腾空而起。
航班号:CZ6997。目的地:上海虹桥机场。但,本次航班还会从乌鲁木齐中转。
飞机腾空后约五分钟左右,飞行虽稍渐平稳,但乘客们还未从失重感觉中缓过神来。
就在此时,一位乘客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这是位怀抱婴儿的少数民族妇女。只见她面色异常,惊慌地哭喊:“我要下飞机!”
一刹那,客舱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这位妇女的哭喊声更加声嘶力竭,令人十分揪心。因为情急,她一直说着少数民族语言,乘客根本不知道她说什么。好在乘客中有懂维吾尔语的,知道她是位维吾尔族的年轻母亲。很快,经过乘客的相互沟通,乘务员明白了缘由。原来,这位年轻母亲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
随即,飞机喇叭中传来了乘务员的求助声音:“有个婴儿需要急救,希望飞机上的医生来帮忙。”
“我是医生,乘务员不喊,我们也义不容辞。”说这话的是苏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方琴。
说来也巧,与方琴同一航班的,还有三位江苏援疆医生。他们是:昆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赵波、常州市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史伟新、常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马海鹰。
时间就是生命,四位江苏医生松掉安全带,迅速来到孩子身边。
快速诊断后,几位医生都表示,孩子状况不乐观:“面无血色,嘴唇发白,心跳、呼吸骤停,把握不大,但必须尽全力。”
“立即急救!”
四位援疆医生组成临时急救团队,开始急救。一边,医生不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一边,乘务员立即取来飞机上的急救装备——氧气面罩,给孩子供氧。
这个女婴只有两个月大,要恢复自主心跳呼吸,十分困难。
时间在一秒秒地流逝。急救团队紧张有序,在不言放弃的同时,他们赶紧告诉乘务员:“请通知机长,立即返航!”
此时,孩子的母亲近乎崩溃,其他乘客的情绪也都异常激动。但方琴沉着冷静,在她的建议下,孩子被移动到飞机尾部更宽敞的休息区,再次进行心肺复苏。
由于孩子位置较低,援疆医生统统呈跪姿施救。从发现孩子病危到返回喀什机场,一共四十分钟,援疆医生们一直跪地,两腿几乎失去知觉。
“我们返航!”
飞机返航的请求得到回应,乘务员广播了返航消息和原因。
返航!此时此刻,机舱里没有一点骚动,而是显得非常安静,乘客们没有一句抱怨之声。
与其他航班不同的是,此次乘客们为何没有抱怨?无疑,这里有善良爱心的作用,更有援疆医生“救死扶伤”的举动,让他们感动了。
……
在今天的新疆,从大漠戈壁到绿洲草原,从地面到空中,从北疆到南疆,到处都有内地援疆人的足迹,到处都舞动着援疆人的衣袖,到处都飘扬着援疆的旗帜。
凭什么援疆?为什么援疆?
是什么让古老的西域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凭什么让汉唐延续的雄性血脉威严偾张?凭什么让一代天骄回眸叹望?凭什么让大清帝国羞愧难当?是什么让中华民族的血、肉、骨、精、气共铸钢铁脊梁?
……
西域,一片无尽魅力之疆。
复杂的地理,多元的民族,多元的宗教,多元的文化……雄浑而神秘。
但它从来就是一片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疆土。
古之西域,多亘古荒漠。枭雄匪患频祸乱,沙尘蔽日舞蹁跹。春风不度玉门关,戈壁荒原相拥泣。
始西汉拓疆开土,屯垦戍边,数千年安邦,薪火相传。纵观西域诸邦,大凡神州中华国运强盛,西域则宁静安康,丝路繁盛,驼铃叮当,胡笳悠扬;大凡中华国势衰微,则西域烽火迭起,生灵涂炭,丝路中断,城垣倾颓。
尤其近代,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华国门,一次战争一次败,一场秋雨一场寒,西域也同样进入风雨如晦的耻辱岁月。殖民强盗不停觊觎着这片疆域,处心积虑,策划一个又一个的分裂阴谋,山河沦丧,血火交织,社会黑暗,各族人民苦难到了极处。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绘宏图,铸剑为犁戍边关,戈壁惊开新世界;西域长卷展新图,祖国认同谱新曲。
新形势下,新疆的发展处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关头。一个及时明智的声音: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在神州大地激情回荡;
一个共谱民族和谐的音符: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在古老的西域大地高声奏响!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是全国人民支持了沿海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支持广东率先“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无论是广东,还是沿海地区其他省份的人民,谁不承认他们没有得到全国包括新疆人民的支持?谁也没有昧着良心否认过。
同样,即使国家政策有失误,对新疆人民有亏欠,今天,全国十九个省市援疆,这也是事实。为什么视而不见?为何要有意否认?难道有丰富资源就一定能够富裕?更何况,在一个国家疆域内,任何矿产资源都是属于国有的。
这里值得深思的是,就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究竟应如何兼顾和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利益问题。
显然,说不能叫“援疆”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也可说是一种偏见。
援疆,不只是简单的献爱心,不只是简单的“好人好事”,而是国之大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现实福祉!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纵观古今,新疆问题解决得好,就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如果解决不当,则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在五六年中,笔者先后十一次深入到天山南北采风采访,从高层到基层,从官方到民间,从维吾尔族阿訇到哈萨克牧民,从内地援疆干部到当地普通农民……面对民间到官方的不同声音,面对不同群体的感受,并亲眼目睹新疆大地的变迁,亲耳聆听援疆人的诉说,体验这起波澜壮阔的行动,不能不发人深省,不能不回味深长。
……
误会缘于陌生,长卷需要细读。
新疆是一幅史诗长卷,有着悠久的历史。援疆是一部现实传奇,澎湃着国家的激情。
现实的新疆,是激情的新疆,是飞跃的新疆。
援疆,让天山南北发生了巨变;援疆,让内地人与新疆人血脉相连;援疆,让新疆与内地结下了浓浓深情;援疆,让新疆时刻感受到祖国心脏跳动的温暖脉搏!
援疆,为古老的西域增添了一笔笔浓重的国家色彩,走进新疆天山南北,随处可见带有内地“元素”的建筑:北京医院、江苏中学、深喀大道、浙江工业园……
十九个援疆省市以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大爱,以对祖国深沉的爱,在大漠深处,在伊犁河谷,在塔里木盆地,在帕米尔高原,抒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新乐章!
上万里路云和月,援疆深情暖天山。
新疆,因援疆而奔放自豪;新疆,因援疆而灿烂夺目。
援疆如何传奇,只有去领略,只有去耳濡目染,才能体会出这华美乐章激动人心,才会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壮举!
《国家情愫 中国大援疆全纪实》:
最早援疆人
说援疆,我们不能不提古代的中原王朝,不能不说汉武帝,不能不提两位奇女子。
首先是汉武帝刘彻。他,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汉武帝从十六岁登基到七十岁驾崩,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一部西汉史,武帝一人便占去小半。他不仅仅是一位“功至著”的汉家天子,更是一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百代人物。
武帝登基,把属于他的五十四年演绎得有声有色:独尊儒术,裁抑相权,组建中朝,唯才是举;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定朝鲜,经营西域……即使是在他的晚年,仍力挽狂澜,将军国大政的重点从北伐匈奴,转移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上来。武帝死后,余音未绝,又有一幕“昭宣中兴”。中国封建社会有若干制度、政策,诸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育等,不少创始于武帝一朝;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于此时基本奠定!
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驰骋于疆场的将帅黯然失色,无论是汉尼拔,还是亚历山大……
可以说,汉武帝时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一个彪炳史册、震铄中外的时代。
随着汉王朝的日趋强盛,汉武帝积极谋划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他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陕西汉中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世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
迫于匈奴单于的威吓和诱惑,张骞不得不娶匈奴人为妻生子。然而,在匈奴过了十年多半囚犯式的生活中,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始终未动摇他作为一名汉朝使臣的特殊使命。他虽住在匈奴的境内,却时刻等候机会。
果然机会来了。公元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历经戈壁沙漠和荒山野林,忍受了风沙、干渴、饥饿的困苦,战胜了野兽的威胁,一路上仗着随从堂邑父(甘父)猎取禽兽充饥。这样走了几个月,跋涉数千里,才到大宛。大宛王早就听说过汉朝的富饶,想与汉朝互通使节,见了张骞非常高兴。大宛王派遣向导护送张骞到康居,再由康居把他送到大月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