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环境影响评价教程(沈洪艳)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计13章。部分立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公众参与7章内容。第二部分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为重点,包括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与应用、环境保护措施、清洁生产评价、防护距离计算6章内容。全书依据2016年7月颁布的新《环境影响评价法》编写。
本书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已具备了高等环境教育主干课、国家环境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基本管理制度和法律、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课程三位一体的特征,这无疑对高等院校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本书作者在自己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与科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立足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高级专业人才的学科,从兼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共同性、初学者进入环评工程师行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难易程度,安排全书的体系和内容。 作者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展开全书的内容,避免对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过多说教,以实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的核心内容为重点,并通过实例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内容编排上注意层次性和独立性,以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并能正确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教程》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才明确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涉及社会科学知识,随后其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为此我国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已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如今环境影响评价已不仅仅是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实施的一项基本环境管理制度,随着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已由一项基本环境管理制度上升到国家的法律层面,2004年我国推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使环境影响评价具备了高等环境教育主干课、国家环境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基本管理制度和法律、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课程三位一体的特征,这无疑对高等院校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本书作者在自己多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与科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立足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高级专业人才的学科,从兼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共同性、初学者进入环评工程师行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难易程度,安排全书的体系和内容。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计13章。部分立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公众参与,共计7章内容。第二部分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为重点,包括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与应用、环境保护措施、清洁生产评价、防护距离计算,共计6章内容。全书依据2016年7月颁布的新《环境影响评价法》编写。 作者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展开全书的内容,避免对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过多说教,以实际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的核心内容为重点,并通过实例增强本书的实用性;内容编排上注意层次性和独立性,以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书,并能正确应用。 本书结构紧凑、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用作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应试用书,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工作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有关论著,每章附有参考文献,在此深致谢意。 本书由沈洪艳等编著。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杨雷、李艳、曹志会、赵月、王冰、周可心、李华、孟静文等同学做了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试图系统地、准确地、具体地论述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诸问题,但由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又十分广泛,加之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沈洪艳 2016年9月
沈洪艳,河北科技大学,教授,主要教授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等课程。
从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主持或参与编写多项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专家,参与多项环评报告书的评审。已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和有关环评的学术论文。已完成多项有关环评的教研课题,并于2012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构成3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5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7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其划分依据8 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9 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12 思考题13 参考文献13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4 第一节环境标准的分类14 一、环境标准的概念14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14 三、环境标准的构成及其分类14 第二节我国环境标准的特点23 一、功能区分类24 二、标准分级25 三、标准执行级别和污染源位置、废物排入区域有关26 四、同一污染物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排放标准26 五、体现了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27 六、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监测要求28 第三节主要环境标准及其应用29 一、主要环境质量标准与应用实例29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应用实例32 思考题37 第三章确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39 一、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39 二、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42 三、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44 四、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53 五、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54 六、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57 思考题59 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61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61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61 三、厂址周边环境敏感区调查72 四、现状调查产生的图件73 思考题73 第五章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75 第一节环境监测方案75 一、环境监测方案的构成75 二、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75 三、实例85 第二节环境监测报告86 一、监测报告内容86 二、实例87 第三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97 一、通用方法:单因子指数法97 二、其他方法98 三、实例101 思考题101 第六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03 第一节污染源调查103 一、污染源与污染物103 二、调查方法103 三、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104 四、调查内容104 第二节污染源评价106 一、等标污染负荷106 二、等标污染负荷比106 三、实例107 思考题109 参考文献109 第七章公众参与110 一、公众参与时机110 二、公众参与形式110 三、公众参与公告内容112 四、公众参与信息发布方式112 五、公众参与结果表达112 六、反对意见的处理方式113 七、实例113 思考题123 第二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 第八章工程分析127 一、工程分析概述127 二、工程分析内容129 三、工程分析方法140 四、工程分析辅助材料142 思考题150 参考文献151 第九章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52 第一节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52 一、产业政策152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结果与表达161 三、实例162 第二节规划符合性分析162 一、规划符合性分析内容162 二、规划符合性分析结果与表达163 三、实例163 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十章环境影响预测模型165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65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168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70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174 五、环境风险预测178 六、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79 思考题180 参考文献180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182 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82 一、锅炉脱硫、除尘、脱硝措施182 二、工艺废气治理措施188 三、无组织废气治理措施193 第二节污水治理措施195 一、生活污水治理措施195 二、工业污水治理措施200 第三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205 一、交通运输噪声防治措施205 二、工业企业噪声防治措施207 三、施工噪声防治措施212 四、社会噪声防治措施213 第四节生态环保措施214 一、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214 二、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215 三、使用期满后生态保护措施218 第五节风险防范措施218 一、火灾防范措施218 二、爆炸防范措施219 三、中毒防范措施222 四、泄漏防范措施224 第六节地下水保护措施225 一、基本要求225 二、建设项目污染防控对策225 第七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226 一、一般工业废物污染防治措施226 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措施227 三、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228 四、固体废物处置、焚烧或填埋方式的选址要求229 思考题230 参考文献231 第十二章清洁生产评价233 一、清洁生产标准233 二、清洁生产评价方法233 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233 四、清洁生产评价结果表达235 五、实例236 思考题243 参考文献243 第十三章防护距离计算244 一、大气环境防护距离244 二、卫生防护距离244 三、实例246 思考题249 参考文献249 附录250 附录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纲250 附录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纲252
第三章 确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一、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在简单平坦地形、全气象组合情况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和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3-1)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C0i一般选用GB 3095中1 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 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3-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3-1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3-1 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D10%≥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近距离 此外,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具体见表3-2。 表3-2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其他规定 序号 内容 1 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3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4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5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6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7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 8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远距离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 m的范围。 此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以下简称界外区)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三)实例 1、实例一 某煤矿有两座锅炉房,两座锅炉房相距约20m,1号锅炉房有4台4t/h蒸汽锅炉,采暖季全部运行,非采暖季运行2台;2号锅炉房有2台10t/h锅炉,采暖季全部运行,非采暖季不运行。两座锅炉房锅炉均采用TC-10型花岗岩冲击式水浴脱硫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96%,脱硫效率不低于50%。两座锅炉房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3,采用HJ2.2—2008推荐的估算模式(Screen3 System)计算出各污染源地面质量浓度见表3-4。 等效排气筒高度按下式计算: (3-2) 式中:H——等效排气筒高度; h1、h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 表3-3 锅炉污染物排放及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计算参数 项目 1号锅炉房 2号锅炉房 等效锅炉房 污染源类型 点源 点源 点源 SO2排放速率/(g·s-1) 3.42 4.27 7.69 PM10排放速率/(g·s-1) 1.25 1.57 2.82 烟气排放速率/(m3·s-1) 8.71 10.88 19.59 烟囱高度/m 40 45 42.6 烟囱出口内径/m 1.2 1.2 1.2 烟气温度/K 358 环境温度/K 281 表3-4 地面质量浓度计算结果 项目 污染物 小时地面质量浓度/(mg·m-3) 占标率/% 落地距离/m 1号锅炉房 SO2 0.04738 9.48 456 PM10 0.01732 3.85 2号锅炉房 SO2 0.04701 9.40 496 PM10 0.01728 3.84 等效锅炉房 SO2 0.05593 11.19 498 PM10 0.02051 4.10 由上述实例分析可知:若分别计算各污染源污染物小时地面质量浓度,则各污染源污染物小时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均未过10%,占标率为9.48%,按照大气导则,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采用等效源后,该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二级,从而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实例二 以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1×75t/h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规模为1×75t/h高温高压生物质锅炉+1×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以糠醛渣为燃料,秸秆为备用燃料,配套建设中水深度处理装置、烟气净化装置等。该项目总投资9971万元,年供电量为8372.73×104kWh,年供蒸汽量540475GJ。脱硝采用SNCR,脱硫设施为炉内喷钙+CFB,除尘设施为布袋除尘器。 问: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几级? 答:(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中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即公式(3-1)进行计算,估算模型环境质量标准选取见表3-5。 表3-5 估算模型环境质量标准选取 污染物 标准值mg/m3 备注 SO2 0.50 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一小时浓度限值 NO2 0.20 硫酸雾 0.3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高允许浓度一次浓度 PM10 0.45 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日平均浓度值3倍 TSP 0.90 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日平均浓度值3倍 对所有污染源采用估算模式计算,污染源估算结果见表3-6。 表3-6 地面浓度及计算结果 污染源 污染因子 Ci(mg/m3) Pmax(%) 地面浓度出现的距离(m) D10%(m) 锅炉烟气 SO2 0.01036 2.073 825 未出现 PM10 0.00188 0.42 未出现 NO2 0.01651 8.255 未出现 硫酸雾 0.00286 0.95 未出现 炉前料仓废气 PM10 0.0073 1.630 365 未出现 渣仓废气 PM10 0.0110 2.436 222 未出现 灰库废气 PM10 0.0305 6.767 247 未出现 石灰粉仓 PM10 0.0025 0.548 277 未出现 无组织排放粉尘 TSP 0.0216 2.40 193 未出现 由表3-6可知,该项目锅炉烟气排放NO2的占标率为8.255%,Pmax<10%,因此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二、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依据 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进行划分,具体考虑四个因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以及对水质的要求,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对于地表水体的大小规模划分:其中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见表3-7。地表水分级依据见表3-8。 表3-7 地表水评价分级依据 项目 名称 说明 污染物类型 持久性污染物 包括在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如Cu、Pb、Zn、Cd等 非持久性污染物 如易降解有机物、挥发酚等 酸和碱 以pH值计 热污染 以温度表示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 污染物类型数≥3,或只含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 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含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 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水域的规模 河流与河口 大河 流量≥150m3/s 中河 流量为15~150m3/s 小河 流量<15m3/s 湖泊和水库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 水面面积≥25km2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2.5~25km2 小湖(库) 水面面积<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 水面面积≥50km2 中湖(库) 水面面积为5~50km2 小湖(库) 水面面积<5km2 表3-8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m3/s)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 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 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 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 地面水域规模(大小规模) 地面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 ≥20000 复杂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Ⅴ 中等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Ⅴ 简单 大 中、小 Ⅰ、Ⅱ Ⅰ~Ⅲ 大 中、小 Ⅲ~Ⅴ Ⅳ、Ⅴ <20000 ≥10000 复杂 大 中、小 Ⅰ~Ⅲ Ⅰ~Ⅳ 大 中、小 Ⅳ、Ⅴ Ⅴ 中等 大 中、小 Ⅰ、Ⅱ Ⅰ、Ⅱ 大 中、小 Ⅲ、Ⅳ Ⅲ~Ⅴ 大 Ⅴ 简单 中、小 Ⅰ 大 中、小 Ⅰ~Ⅲ Ⅱ~Ⅳ 大 中、小 Ⅳ、Ⅴ Ⅴ <10000 ≥5000 复杂 大、中、小 Ⅰ、Ⅱ Ⅰ、Ⅱ 大、中、小 Ⅲ、Ⅳ Ⅲ、Ⅳ 大、中 小 Ⅴ Ⅴ 中等 小 Ⅰ 大、中、小 Ⅰ~Ⅲ Ⅱ~Ⅳ 大、中 小 Ⅳ、Ⅴ Ⅴ 简单 大、中、小 Ⅰ、Ⅱ Ⅰ~Ⅲ 大、中 小 Ⅲ~Ⅴ Ⅳ、Ⅴ <5000 ≥1000 复杂 小 Ⅰ 大、中 小 Ⅰ~Ⅲ Ⅱ~Ⅳ 大、中 小 Ⅳ、Ⅴ Ⅴ 中等 大、中 小 Ⅰ、Ⅱ Ⅰ~Ⅲ 大、中 小 Ⅲ~Ⅴ Ⅳ、Ⅴ 简单 小 Ⅰ 大、中 小 Ⅰ~Ⅳ Ⅱ~Ⅴ <1000 ≥200 复杂 大、中 小 Ⅰ~Ⅳ Ⅰ~Ⅴ 中等 大、中、小 Ⅰ~Ⅳ Ⅰ~Ⅴ 简单 中、小 Ⅰ~Ⅳ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 地表水评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三)实例 1、实例一 某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为5800m3/d,经类比调查可知,污水中含有COD、BOD、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几级进行评价? 解:因污水排放量在5000~20000的范围内;污染物含三类(COD和BOD属于非持久性污染物,Cd、Hg属于持久性污染物,pH为酸性,属于酸碱污染物,水质为复杂;河流流量在15~150m3/s之间,属于中河;水质要求IV类。查表3-8可知,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 2、实例二 某县集中供热锅炉改造项目建于该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建设规模为4×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3用1备),燃料为山西矿务局寿阳县段王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所产混煤并掺烧某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配套建设烟气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设施。该项目为锅炉替代改造项目,工程投产后年供热量6.74×106GJ。项目建成后保证入驻该县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各纺织企业和部分城区居民采暖用户的热负荷需求。 问:请对该项目的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进行分析。 答:根据项目工程分析,该项目废水主要为锅炉排污水、化学水处理排污水,脱硫系统排污水、地坪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除水温和浑浊度升高外,污染物主要为SS,基本无其他污染物。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角度,要求该项目废水尽可能处理后回用。 锅炉排污水与化学水处理排污水混合后,部分用于锅炉除灰渣系统、厂区绿化、煤廊清洗,脱硫系统补水,地坪冲洗,剩余部分与地坪冲洗后废水、生活污水,全部排入该县污水处理厂。煤廊清洗后废水与脱硫系统排污水一并经絮凝沉淀池处理后用于煤场洒水。 厂区雨水为独立的排水系统,厂区设有完整的雨水口和雨水管道。雨水排水系统通过管道收集后,排入厂区内雨污水泵房,经提升外排水沟。 本项目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因此,本次评价仅对项目废水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析。 三、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1、划分原则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一、二、三级。 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附录A确定建设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见表3-9。 表3-9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序号 行业类别 A水利 1 水库 2 灌区工程 3 引水工程 4 防洪治涝工程 5 河湖整治工程 6 地下水开采工程 B农、林、牧、渔、海洋 7 农业垦殖 8 农田改造项目 9 农产品基地项目 10 农业转基因项目、物种引进项目 11 经济林基地项目 12 森林采伐工程 13 防沙治沙工程 14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15 淡水养殖工程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