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共分两大部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全面讲述了“温县有刚武校”教练的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健身作用、动作分解及要点。第二部分重点讲述对抗性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及技术,这也是广大有志于推手对抗的朋友*为关注的部分,所以,将这一部分作为本书的重点。
以前我认识的各路英雄好汉,在做出版时多是比较保守的,一是守住“传统”不变,二是守住“祖传”不露。现如今,很多武术名师在我这里出书已经不是这样二守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推广太极文化而毫无保留。
陈有刚老师这本书,汇集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有学有教,能毫无保留的给大家,纯是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小编在此感谢毫无保留的老师们。
前言
多少年来,著述陈式太极拳的大师、前辈及新秀比比皆是。他们对陈式太 极拳的传承,拳理、拳法及经验总结,论述得极其详细明了,本不应再著书立 说。可是,由于“温县有刚太极武校”近年来在国际、国家及省市的陈式太极 拳对抗赛中成绩不断刷新,愈加突出,冠、亚军辈出。在两届“康龙武林”大 会上有两名弟子进入前16强,4名弟子进入前18强,其中1名进入前8强。2013年 焦作国家级太极拳比赛中,5名参赛队员,4名获得冠军,1名获得亚军。特别是 在山东大青山国际太极拳比赛中,7名参赛队员,6名获得冠军(其中1名获无级 别总冠军),1名无级别总亚军。“温县有刚武校”被温县评为武术先进单位。 每次参加大型比赛,都有不同太极同仁要求我将“温县有刚太极武校”的教学经验,以著作的形式进行传播,以促进陈式太极拳对抗技艺的发展。身边不少朋友及武校学子,也都多次建议我将武校有关陈式太极拳对抗教学的特点加以 系统总结。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外国朋友也来武校提出将推手对抗技术进行总 结的要求。细想起来,世间万物都在发展变化,太极拳当然也不例外,也需要世世总结,代代传承,发扬光大。陈式太极拳作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了我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每一个有作为的太极志士,都有义务为太极文化的 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故此我有了将自己40多年练拳的体会,特别是推手对抗 训练中系统训练方法及点滴体会,进行整理出版,为推动太极拳的发展贡献微 薄之力的想法。
本人自7岁起随叔父陈庆州习练陈式太极拳,起初两年,觉得天天盘架子, 出力流汗,枯燥无味。慢慢就不太用心。有一次,到叔父家里练拳,碰到有人来找叔父切磋。叔父看上去身材瘦弱,来的几个人高高大大,当时我替叔父捏着一把汗。可谁知,两人一搭手,见叔父手腕一转,来人竟平身跌倒在地。又换一人,叔父又是稍一旋腕,来人一下子双膝跪倒。最后,叔父干脆伸出一个指头,让对方抓住,叔父旋腕转膀,就见对方倒地打滚。我当时看呆了,原来太极拳有如此神功。此后,我开始天天苦练,10遍、20遍盘架子。春夏秋冬,照常如此。到了十七八岁,在同龄人中,我已渐渐脱颖而出。后又有幸得到陈照奎、冯志强大师当面指教,于1978年后,每逢县里推手比赛,常常取得冠军。1982年我又获得河南省太极拳锦标赛推手冠军。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1984年河南省武术馆举办全国第一届陈式太极拳训练班,我被省武术馆选拔为教练员。期间,陈小旺、陈正雷大师反复教练各种功法。逐渐,上门找我学习的人愈来愈多,为了将自己学得的陈式太极拳传承下去,于1998年,成立“温县有刚太极武校”。多年来,“温县有刚太极武校”学员不断刷新各种比赛记录,逐渐形成自己的太极拳推手对抗教学方法。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全面讲述了“温县有刚武校”教练 的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健身作用、动作分解及要点。第二部分重点讲述对 抗性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及技术,这也是广大有志于推手对抗的朋友最为关注 的部分,所以,将这一部分作为本书的重点。
在第一部分老架一路的动作编排中,我特意加进了“调息”这个动作,使整个套路变成了“七十五”式。“调息”也即是小周天,是原拳路中本来就有的一个准备动作。“调息”在拳路演练开始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稳定了心绪、集中了意念,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气路。“调息”是整个套路运气的 “头”。“调息”做好了,会使丹田气在意念的引导下自然运化。为了强调“调 息”在练功中的不可或缺性,我把它单独编为一动。这样是否妥当,敬请读者评判。
在本书的编著中,得到漯河市太极拳协会的温国山、张富成、周春中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也特别感谢有作为的“温县有刚武校” 的历届学子 对学校的贡献和支持。
限于本人的水平及能力,书中如有错误和不足,望大师、前辈及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不胜感激。
陈有刚 2015年5月
陈有刚:男,国家武术七段,1958年生于河南省温县徐吕村,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有刚七岁随其叔父、著名陈式太极拳大师陈庆州习练陈式太极拳,深得叔父口传身教。后经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等大师分别亲自多方指教,使其全面、深刻、系统的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特别是在竞技性推手训练及跌、拿、走化方面,陈有刚更是出类拔萃、硕果累累、蜚声太极拳坛。李拴成:男,国家武术七段,1949年出生。12岁拜当地名师李万和习“子路八卦拳”,1984年从陈小旺大师、陈正雷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出版有《子路八卦拳》及《 陈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等武术专著及论文。
第一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概述
一、陈式太极拳的源流及传承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特点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的桩功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名称
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功夫架动作解析
第三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的训练方法
一、基本功训练
二、素质训练
三、竞技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
第四章 陈式太极拳竞技推手(散手)的主要招法
一、捋加采
二、迎门靠
三、大背
四、胯背
五、挑闪
六、过腿摔
七、走化(一)
八、走化(二)
九、挒劲
十、拿腕
十一、合步压腕
附录 陈式太极拳传承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