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全面客观认识当今的中国,为新时代建言献策,是全国政协委员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近两年来,人民政协报针对党和国家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政协委员撰写相关评论,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本书为这些评论文章的汇编,从政协委员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政策学话语体系研究的终成果。主要以中国特色政策实践为基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政策理论和政策实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政策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
《城门内的外国人:北京使馆区》是美国人迈克尔·J·莫石和奕瓦娜·莫苇芝的著作,曾先后出版过两次英文版,影响较大,为关于北京使馆区的重要著作。中译本为叶凤美先生翻译。全书主要针对北京使馆区1900年至20世纪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梳理,配有大量精美的历史图片。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北京使馆区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其中对190
本辑所刊论文以2017年5月1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为基础,精选了17篇高水平的学术文章。论文内容紧紧围绕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涵盖了政治话语构建、政治传播体制、政治传播实践、网络政治传播、政治传播新发展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既有名家高论,又有新锐卓见,既有学科交锋,又有视界
社会政策虽隶属于公共政策范畴,但同时具有区别于公共政策的自身属性和特征。作为公共政策来说,它是党和国家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合理分配而进行有效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政策而言,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终保障弱势群体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工具。本书针对我国社会经济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是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定期出版的一份专业性学术出版物,旨在推广政策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关注中国公共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为依归,探索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和规律,提升公共政策的品质和公共治理的质量。《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第17卷)》共收录了十一篇文章,
本书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的分析维度,并以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为依据划分规避行为类型。首先,从政策认知冲突、规则认知冲突、公平认知冲突三个方面来寻找导致的个体规避行为的认知层面原因;其次,从情感冲突维度来分析,即从公平感和满意度两个方面来发掘导致的个体
本书是中山大学CSSCI集刊《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的第16卷。本书以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为主题,分贫困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和其他公共政策研究四大主题,收录了12篇论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绩效、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调查了社会救助过程中社会与政府的互
本书稿分是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学成果系列图书之一,共收录有7篇文章,分为三个主题:老龄化与养老服务、教育扶贫与社会流动、基层治理与社会组织,每个主题下有两到三篇文章。目录如下:一、老龄化与养老服务1.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探究——以广州市试点为例2.基于社区分类视角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
本书是第四本中国智库名录,在第三本的基础上新增智库机构38个,修改信息智库机构434个。收录范围包括党政系统智库,科研机构研究所,高校智库,社会团体,合作智库,高端智库,智库研究与评价机构以及其他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皮书研创团队智库等。本书内容包括“智库机构中英文名称、办公地址、电话、传真、邮箱、主要研究领域、机构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