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前沿跨界;艺术跨界;跨域多维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21世纪伊托邦时代的文学新符码,赛博时代的可能世界叙事,地图空间学的港式叙事等。
后现代主义小说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突破传统的“文学史+选读”的编写模式,以小说的核心构成元素为主线,即人物、视角、场景、情节、象征、反讽、主题和风格八个方面,选取经典的小说,引导读者深化对英语小说构成元素的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第二部分精选了6篇风格迥异的短篇小说,主要强调对小说的整体理解和批判式阅读,进一步思考文学作品的多元
本书包括“诗歌叙述学研究”“纪念郑敏”“海子研究”“结识一位诗人”“一首诗的诞生”“姿态与尺度”“外国诗论译丛”共七个板块21篇文章,内容主要为诗歌理论研究、诗人及作品研究、诗歌诞生过程的介绍与分析、外国诗歌理论文章译介等,研究角度丰富,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创新性、可读性,可专业诗歌研究者及诗歌爱好者提供借鉴。
《东方文学研究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林丰民。集刊聚焦国内东方文学研究前沿,展示东方文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本书为第11集,共19篇文章,30万字左右。目录未分栏目,据正文分为“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综合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三部分。全书
这是汤淑敏教授的华文文学研究学术论文集。文集对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国人视野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独到而有特色的评论与研究,特别是对有争议的女作家陈若曦进行了艰苦的跟踪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各篇文论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论述者很看重作者本人的人品风范,多半先从人写起,然后才论及他们的作品;第二,文论多半充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的流播,也就伴随有华文文学在世界各地绽放奇葩,并由此构成一道趋异与共生的独特风景线。当今世界,中华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无疑为我们寻找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世界性坐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新的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研究界的老中青学人,回应历经沧桑的世界
暨南大学白杨教授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教育部教材建设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重要研究,本书是她多年的研究成果结集,选集以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作品评论为主体,以历史感、文化传统、社会变迁为关键词,所选作家皆为重量级大家与才情横溢的新锐作家,尝试在对历史的回望中看清文学的来路,打开了一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