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方面,他提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为我们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带来了困难。作为维氏代表作《哲学研究》的中译者和维氏哲学的研究者,
“精神科学”以历史及其传承物为研究对象,是源自生活世界的各种与人有关的科学的统称,与源自科学世界的自然科学相对。在伽达默尔看来,精神科学并不需要遵循自然科学的范式,即以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来表明自己的科学性,因为精神科学追求的并不是科学成果的突破和进步,而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入解读,这就使得精神科学从本质上而言是实践科
德裔美籍著名政治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等人编撰的这部《政治哲学史》,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古希腊至现代主要政治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和著作,广泛深入地探讨了人的本性或本质,国家的起源和基础,社会经济制度的原理,道德或价值取向的根据,公平或正义的实质,以及人类*好的政治制度和*好的生活方式等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随着
本书全方位追踪伏尔泰的历史足迹,深入探讨伏尔泰作为哲学家、史学家、政论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在人文学科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绩,对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历史影响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书中关于伏尔泰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更会令每一位读者感兴趣。本书是作者多年专题研究的结晶,结构严整、材料丰富、观点新颖、文笔生动,
本书是汉语学界第一部专论施泰因特别是施泰因对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研究的专著。本书尝试表明,早期现象学家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研究不仅不同于传统哲学中的“他人”问题研究,也不同于当代英美哲学的“他心知”学说,而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进路和视角,同时它也是对自狄
在《康德的道德宗教》中,艾伦·W.伍德论证说,康德的宗教信念学说跟他最佳的批判思想是融贯的,而且,事实上,“道德论证”———以及它们所要证成的信仰———是康德批判哲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伍德指出,康德敏锐的宗教世界观配得上被称作他最伟大的哲学贡献之一。在着手诠释康德时,针对这位哲学家在其有关上帝与不朽的信念的推理中
《人生的智慧》为《附录和补遗》的一部分,是叔本华的心血之作。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阐述了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品格、智力、性情、体魄,以及这些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的关键作用,指导人们获得快速成长,真正享有幸福。因书中讨论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都极为接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
本书中“人生的智慧”完全是意识领域里的概念:所谓“人生的智慧”,指的是能够让我们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在哲学上可称之为“幸福论”。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生前出版的部著作,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是他进入理论成熟过程的里程碑。它不仅以精微深刻的阐释成为研究孟德斯鸠和现代政治科学诞生的一部经典,而且也包含着贯穿作者毕生思想的众多主题的开端,尤其是他独特的文本阅读方法和“理论迂回”的战略。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著于约公元397年,是西方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书共十三卷,前九卷生动描述了奥古斯丁前43年的人生历程,第十卷以此为基础思考了记忆的本质,后三卷探讨了《圣经·创世纪》的相关内容。奥古斯丁认为,个人经历可以体现上帝的意志,上帝塑造了人类的人生轨迹,指引着人们来到他的身边。《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