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历时4年,相继完成了《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的编写、外业准备、外业调查、内业调查表格整理、分布面积量算、资源数据库建立、数据统计汇总、全省1:100万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图编绘、植物标本制作鉴定、照片筛选及报告编写等工作。经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有关专家审定和修改后,完成各项成果
我国大部分植物园都引种、栽培了樟科植物资源,为了获得樟科植物迁地栽培形态特征、物候、栽培技术等基础数据,我们联合了全国10个植物园共同参与《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樟科》的编撰。本书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樟科植物18属112种(含变种),附形态特征彩色照片900余幅。每种植物介绍了中文名、学名、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
吉扎克省是乌兹别克斯坦大的行政区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中部。这里分布着中亚所有典型植被垂直带,并且有绝大部分中亚生态系统和植被类型。这里的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是当地特有的,还有一些濒危植物和具有全球经济意义的植物。《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省植物(英文版)》从生活型、生境、维度带、分布、保护状态和经济使用价值几个方面
湿地是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的重要项目。第19卷6分册是《泛喜马拉雅植物志》豆科部分第一个出版的卷册,是作者基于国内外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及原始文献的考证,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而完成的。其中,描述了豆科83种,隶属于14属,5族,提出2个新异名,对14个名称指定了候选模式,并发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第12卷2分册)记载了泛喜马拉雅地区野生的莎草科薹草属共245种,隶属50个组,其中新名称1个,新亚种1个,新组合7个,59个新异名,还对54个名称进行了后选模式标定。每种植物均有名称、文献出处、模式标本信息、形态描述、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信息,并附有线条图114帧。是迄今为止该地区内最为详尽的薹草属分
植物学、动物行为学、地质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均是从博物学分化出来的学科。作为一种古老的、宏观层面探究大自然的学问,博物学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重建人与自然友好关系以及提升生活乐趣,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书依据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2018年主办的“植物博物学研讨培训班”授课和实习材料编写而成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二版)以被子植物为主线,阐述了植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器官的发生,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点,植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的反应等内容,图文并茂。每章后面附有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书后有单项实验实训和综合实训,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用于
以游记形式历时1年时间,13次考察,1万多张照片对雄安进行植物本底调查。记录了雄安的美,雄安的静,雄安的热情,雄安的饱满本书从三个部分诠释雄安草木:行走,呈现10次的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乔灌木的角度选择了10种雄安建设中可以大量栽种的本土植物;从不同类型的植物出发,讲述保护植物、乡土植物、水生植物等10个主题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本书突破传统学科教材模式,内容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模块式的结构,可以方便地组织教与学,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全书内容分三篇。*篇讲述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和器官、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