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第五辑)》的中心论题是“宗教组织的社会学研究”,共分为以下专题:佛教与基督教组织;宗教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经典钩沉;学科前沿;学科综述等。《宗教社会学(第五辑)》围绕当代基督教与儒教、宗教研究、本土宗教组织研究、基督教组织的现实与历史、宗教领袖的培养及研究,对当前宗教的组织形态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探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本期包括创刊前言和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共有19篇文章,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本书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新生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与东亚近代化”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对民众、知识分子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神道教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阐述了佛教对韩国近代化的影响。
普洛克罗时期,新柏拉图主义内部已经出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把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哲学系统化;二是把柏拉图主义与其他哲学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结合,形成亚里士多德主义化了的新柏拉图主义。普洛克罗是前者的代表,试图建立纯粹的柏拉图神学。即使如此,普洛克罗仍然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挑战,后者借柏拉图反而质问希腊哲学:希腊罗马思想真
《我与你》通过对关系世界三种维度的探索,启发人们和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从而用更好的方式来回答"我该如何存在"的问题。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以
本书以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经验为线索,以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的笔触描绘了当今世界的主要宗教。由原始宗教开始,依次介绍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与锡克教、道教与儒教、神道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诞生、演变过程,及其与现代性的碰撞产生的问题。话题涉及历史、文化、性别议题、建筑、艺术、风俗、仪式等,视角广阔、层次丰富、分析精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滇缅边地摆夷的宗教仪式》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傣族所举行的一种称为摆的宗教仪式。田汝康先生通过实地调查考察了摆这一经过精心策划、规模宏大、几乎耗尽傣族所有财富的盛会在摆夷宗教生活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探究了它对摆夷生活其他方面的社会和心理影响。本书1946年以《芒市边民的摆》为名出版中文版,1986年出版了在修订原书后的英文
非洲宗教的传统形态与现代变迁研究
本书是国内*部全面讨论康德宗教哲学问题的著作。本书围绕希望与*这一主题,试图在全面的传统思想史视野深处,考察*者的意义如何穿透自由个体的生存,并梳理其在生存经验上所获得的自觉表达,以此给康德宗教哲学的探讨奠定历史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