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共10卷,132章,探讨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目的,对灵魂、德性、快乐、节制、友爱、正义等重要概念,以及道德行为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道德关系的各种规定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由此指出何为人一生的总的目的,即
《泰阿泰德》和《智者》柏拉图中期至后期的两篇重要作品。《泰阿泰德》由两场谈话组成,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在结束谈话之时,苏格拉底说自己将去对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整篇对话录实际上处在临死的泰阿泰德和临死的苏格拉底之间,柏拉图创作这部作品同时隐含着对这两人的纪念。《智者》反映了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核心
本书为伽达默尔著作集第6卷,延续了第1卷和第2卷《真理与方法》的诠释学方法对古希腊哲学予以重新理解。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论文和书评。论文部分收录伽达默尔18篇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文。书评部分收录作者涉及希腊哲学的书评三篇。这些论文和书评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重新诠释和研究了希腊哲学的内容和价值,也分析了希腊哲学与近代哲学和当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德文初版于1788年。此译本首次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60年,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于2002年。此译本应是从ThomasKingsmillAbbott的英译本转译,并参照德文迈纳版译出。此译本以行文流畅易读著称。在本书中,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
书稿以漫画的形式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很规范地按照西方哲学发展的时间线,选取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萨特等十五位哲学家,对其生平及思想进行归纳总结,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漫画进行讲解读,最终呈现出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演出效果”。全书语言风趣,可读性性,
本书对18世纪末理性遭遇的危机进行了一场巡礼,从康德到费希特之间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论战得以详尽呈现,勾连起1781年康德的《第一批判》和1794年费希特的《知识学》之间的哲学发展,展现了哲学史上最为革命性和丰富性的思想交锋,理性的权威在此间摇摇欲坠。本书面向一般的哲学爱好者,用明白流畅的语言追踪了18世纪
《历史哲学》一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 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希腊、罗马、基督教、现代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精神发展的四个时期。 他认为不存在一个构成了历史的简单的连续的传统,而是我们在历史中看
该书稿在进行文本深度解读的前提之下,围绕鲍德里亚后期思想中的拟真语境,联系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背景,充分借鉴国内外学界在相关问题上已经做出的理论探索,对拟真等关键概念进行探讨。本书稿旨在厘清鲍德里亚后期主要文本之间批判逻辑的理论结构和逻辑关系,依据不同时期逻辑重心的转换,以理论张力的不同呈现方式为主线,系统性地描述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青年黑格尔试图说明费希特《知识学》是如何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立场出发,以及谢林是如何从费希特的立场出发,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黑格尔发现费希特的唯心主义过于抽象主观和形式主义,他向读者说明,谢林的自然哲学是如何弥补这些缺点的。在对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工作的介绍和批判中,黑格尔
本书的研究和创作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早期浪漫派政治哲学研究(1797—1802)”(项目批准号:17CZX038)的资助。这部著作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语境中,以弗·施莱格尔、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这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早期浪漫派哲学家的思想为主线,从艺术、宗教、政治和形而上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