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是关于本次调研的研究设计和执行情况介绍,包括研究内容、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内容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满意度评价分析,主要阐述到访过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观众对于当前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评价情况,同时对比国内外自然类博物馆分析老馆当前的优势和不足。第三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
2022年8月17—18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2年年会在广西柳州召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广西科协、柳州市委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会议围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科普场馆在行动”主题设置2场主旨报告、6场学术沙龙及4场平行会议,来自全国自然科
《馆游天下:全球科技馆里那些事儿》选辑馆窥天下专栏文章84篇,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理念·特色科学·文化策划·展品抗疫·使命,内容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共18个国家的70多家科技场馆。真可谓:一书在手,科馆畅游,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2021年11月,教育部、中国科协响应国务院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将组织馆校合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政策上肯定馆校结合在推动“双减”上的重要功能。“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十三届,中国科普研
94幅奇仪重器图片20余家科学博物馆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黑匣子”,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器物之爱”,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是记载中国工程院历史的文献资料。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了反映中国工程院每年开展的工作、取得的业绩和各方面情况进展,是一部综合性资料书。本书为2021年卷,根据2021年的工作内容,全书分10部分,共100万字。主要内容为:1.重要文件;2.会议纪要;3.院士队伍建设;4.战略咨询;5.学术活动;6.出版物;7.科技合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本书首先根据广东科学中心儿童天地馆相关项目和设施,讲述了儿童可能看到的场景及活动;其次带领儿童认识自然,了解部分动植物及其生物特征;最后介绍了一些趣味小操作和科学故事,培养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大规模的输入与逐步本土化,中国近代科学家社会角色日渐形成,科学家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科学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书既阐述了从晚清到抗战期间一些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角色演化、社会结构与学科发展,分析他们的社会角色与学术贡献;又选取了若干位对近代中国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对他们走上科研
本次会议下设四个分主题与各位参会代表展开研讨,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科普内容的策划、生产与传播;展览策划与展品研发理论与实践;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智慧场馆理论与实践。
本书作者为上海科技馆,本书由上海科技馆组编,作为本世纪初诞生的科普场馆,20年来,上海科技馆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承担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在国内科普教育行业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展览展示、教育服务、收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育出一批批心怀理想、传承使命、聚力攻坚,埋头苦干,携手奋斗的科技馆人。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