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在“文化转向”翻译理论框架下,通过中日英法俄多语种多形式的研究探讨、实证分析,寻求中译外实践过程中,如何从意识形态的传达、中外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等多个维度培养出合格的外译人才。具体以中国政治文献的文本为题材,提出多语种翻译外译教学模式,力争培养学生翻译出对象国人民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
本专著系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全书二十余万字。聚焦世界主要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在拉美地区制定并实施的语言传播战略,从国际语言竞争、移民与区域融合、商业经济、文化多样性、身份认同等角度,通过个案研究和对比分析来考察这些国家在拉美进行语言传播的背景与现状,揭示在拉美地
“花儿”是一种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统(oraltradition)名录。“花儿”语篇一般呈上下两段四句或六句式构造,具有以歌为体、诗为用的显著特征,其所使用的诗性手段主要包括韵律群、语词重复和句法的平行式等程式性语法结构。百年“花儿”学术史显示,学界已从多学科角度对其开展了较为丰
本研究围绕位移事件表达式,基于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展开了位移事件构成要素的词汇化、位移动词与格标记共现、及位移事件扩展类型的考察和分析。运用词汇化模式和事件识解理论进行跨语言的实证研究,从不同类型语言的视角验证并完善了位移事件的语言编码研究。通过融入语言类型学的分析方法,从事件识解角度分析了汉、日、英、韩及西班牙语位移事
本书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后汉书》李贤注展开分析和讨论。一是李贤注训诂内容,大致包括注音、辨字、释词、分析语法、说明修辞、解句、考证名物典章制度、校勘、发凡起例、指明文献出处等;二是李贤注训诂术语,如注音术语、释词解句术语、校勘术语、破通假术语等;三是李贤注训诂方法,可分为求义的方法、释义的方法;四是李贤注引《尔雅》、郭璞
随着研究视域的不断拓展,“翻译”不再仅仅指示语言层面的语际转换,更关涉包括中西方语言特征、诗学传统、审美理想与诉求、翻译诗学、翻译美学等方面在内的阐释与研究。古诗英译中,译文受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制约,既昭示文化适应的深广程度,又闪烁着文化权力的魅影。其意义在双重语境干预及文化权力的支配下发生“位移”,故而译出的古诗韵致不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了解我们如何习得语言,语言是如何在大脑中被加工和表征的,以及如何使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和话语理解。心理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习得、语言理解以及语言产生的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背景下,本书对翻译应如何发展才能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又能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方面实现新突破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本书参考了美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政策和具体实践,以“国家能力”为理论视角,从合法化能力、规划能力、濡化能力及强制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美国翻译政策的法律基础,翻译是如何服务于美国国内事务治理、国际
袁丽梅,复旦大学翻译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书分为导论、案例解析与论文写作指南三大部分。“导论”部分重点介绍学术研究中方法的定义、类别、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理论与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等。“案例解析”聚焦当前翻译研究中较受研究者青睐的不同研究方法,围绕“文本分析法”“史料考据法”
新媒体意见领袖的语言传播特征研究是我国语言生活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共同面对的新课题,是服务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七章:一、中国新媒体意见领袖话语传播研究;二、微博意见领袖字词使用组间差异;三、微博意见领袖句法依存距离及词汇变化性;四、"情移"类流行称语情感计算研究;五、政务新媒体研究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