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四史”各有特点,学习每一部历史都有其特殊意义。党史,就是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
原书出版于1843年,当时的英国上下都对刚刚跟自己打了一仗的帝国充满了好奇,于是出版商请来两位作者,出版了这本图文并茂地介绍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习俗民情的画册。这本画册多次再版,还被翻译成了不同的欧洲语言,在其他国家出版。这本图册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在摄影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以表现力极为细腻的钢版雕版画的形式,保存了反映晚清
清末很后一次大规模战争统称为辛亥革命战争,性质上属于推翻清朝帝制的战争,主要包括辛亥年武昌首义和各省武装起义。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晚,武昌新军起事。经过一夜激战,于次日凌晨占领藩署,接管藩库,十八星旗飘扬在武昌城头。恩格斯曾说,革命之际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武昌首义看似猝发,却并非偶然,它是之前
本书使用“概论”体例,共分14章,前4章是综论性的,论述了中国近代文化的特征、发展变化、中西文化的论争,以及“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问题;后10章是对具体文化领域的分别阐述,包括社会思潮、儒学、史学、新兴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自然科学技术、宗教、社会习俗及文化事业和团体等方面。本书充分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广
1911年,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1840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本书从多个视角全景描绘了晚清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最后几十年的历史画
旧上海见闻录(近代世界对华印象)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计划将国内各个机构的馆藏日本对华调查文献综合开发,系统整理,按专题分类,分辑影印出版,并加以详细著录标引,以供学界使用。第五辑内容为兴亚院调查,共60册,收录文献约200余种。1938年成立的兴亚院是日本内阁设立的专门负责处理侵华事宜的机构,总部设在东京,在中国根据所负责调查区域的不同,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辛亥革命也是中国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起步。百年回首,沧桑巨变,辛亥革命的历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了解和反思。本书几乎查阅了所有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资料,脉络清晰地梳理了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将一些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一些起重大
本书按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的顺序编写,每章分为“学习引导”“经典案例”“实践拓展”“自测练习”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学习引导”,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学习重难点三个部分;第二模块“经典案例”,选取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第三模块“实践拓展”,设计能充分体现每章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第四模块“自测练习”,涵盖
这本书,开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时正当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开端;收尾至抗战军兴。也可换一种描述,说它纵贯晚清和民国。就本书结构而言,首章“前词”是总论概述性质,接下来的21节则依时间顺序写来,各节大致以人物为经线,以事件为纬线。作为一本近代史扫盲性质的历史读物,本书的文字风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