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
《穿越意识形态终结的幻象》在唯物史观的整体理论视野里,科学提炼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终结思想,比较了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异同,整体勾勒了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基本谱系,深入挖掘了这一思潮产生和蔓延的政治动机、经济基础、文化动力等现实根源,在此基础上,对于这一思潮的理论共性、理论误区、现实困境、消极影响、有
看到本书的书名,有人就会问,“实践之后”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实践之后”的含义有二。一是否定和解构性的,二是肯定和建构性的。在否定的意义上,“实践之后”是对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化的彻底扬弃,是对实践“哲学”或“哲学性”实践(而不是“实践哲学”)的“彻底批判”,这里的“彻底批判”相当于马克思所谓的“消灭”。因此,“实践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集结和汇编。作者依据马克思经典著作,结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长期研究的心得及西方现代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中深层次的意蕴作了全新的阐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独树一帜地提出一个在现象学视野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体系的构想,并对此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
本书包括问题的初步探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科学政治学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乌托邦思想,知识社会学五部分内容。
该书是李达主持编写的最后一部哲学著作,是原定计划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前半部。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当时国内外思想战线斗争的实际,对各种资产阶级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从方法论上论述了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的重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心灵是什么?本书从这个常见的问题出发,综合哲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思想,带领读者走过一段扣人心弦的探询之旅,思索这样一些引人入胜的可能性:我们有谁真的能够知道他人的心思?人的心灵与动物(特别是那结行为复杂的动物)的心灵有何区别?假如这些动物神奇地获得了语言能力,它们会进货出像我们那样能够明察秋毫的智力.....本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