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蔡氏漆线雕手工技艺研究》主要运用民艺学角度的理论和方法,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特色与地位、历史、制作工艺与风格、文化精神及传承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揭示民间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
湘南木雕也如其他地方的木雕,主要是作为建筑装饰而存在的,多刻在大门、厅门、天井周边的阁楼、隔扇、窗户、梁枋、藻井部位以及神龛、宗祠、戏台上,起着美化和教化的双重作用。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研究湘南木雕的专著,图片高清,文字精炼,生动地诠释出湘南木雕的美,对了解湘南地区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欣赏阅读。
石湾陶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收藏大项,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作品达一千八百多件套,以陈设赏玩的器皿、陶塑人物、陶塑动物等艺术陶为主,造型多样,题材丰富,当中有不少精良佳品及巧匠良工之作,反映了明清至民国石湾艺术陶器制作技艺水平和发展盛况,是研究明清至民国石湾艺术陶发展史的实物资料。本选题在整理、研究馆藏石湾陶的基础上,精选其
本书为“浦东文化丛书”第四辑中的一本。全书以15篇书学论文与60首论书词所组成,汇集作者费时三年获得的对于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书学研究纵贯三千四百年的书法史,或涉教育,或探史学,或建理论,又针对当下书法生态,以开阔的视野,抒发独特之见解,其中部分作品见诸报刊。另收有作者60首论书词、咏书具、咏书法、咏书家之作,既
本书是一部对2018年中国翡翠雕刻界的工艺精进、艺术探索、创作观念、玉雕评论、审美趋势等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记录的文献图书,以年为单位,以作品为证,以期客观完整地记录中国翡翠雕刻作品在材料、工艺、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内容、形式、观念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翡翠领域专业性、前瞻性文献图书,记录当代中国翡翠
寿山石斑斓温润,玲珑可人。而雕刻工艺师经过艺术加工赋予寿山石“清水出芙蓉”的清丽和灵性,使人赏之如醉如痴。叶林心淬砺于铁笔者三十余载,远挹秦汉法乳,近承皖浙妙绪,博采三代吉金、封泥、砖瓦等文字,循规审度,不染时俗,章法深稳,用刀俊爽,笔趣盎然。其为人诚实谦恭,从余游有年,孜孜敏求,学而问之,并旁涉六书,悉心摹古,兼采今
中华民族有着浓厚悠久的尚玉、爱玉的文化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方面,而且也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装饰品。此外,玉也被广泛地赋予了宗教、政治、道德等意义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中国古谚语道:“有国必有玉,无玉不成国”,所以华夏古国的“国”字即是四壁成垒的玉石之“国”,玉的国度,玉的文化流衍千年。在叶林心
《罗丹艺术论》成书于罗丹晚年,是保罗?葛赛尔所记罗丹关于雕塑艺术和历代大师的评述议论,集中反映罗丹艺术观和美学思想,既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
此书对江南书法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研究,立足江南地域文化特征,注重将江南书法的各种问题与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和定位,特别是把江南书法放到当时江南的整个学术艺术氛围背景当中去,在揭示书法本身发展历史的同时,更注意去探讨书法作为艺术形态与学术思潮之间的紧密结合及其影响关系。
本书为谢云生先生的魏碑体书法作品,文字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本,精抄,创作于丁酉年(2017)秋季。在取法《始平公造像记》、《霍阳碑》、《石门铭》等魏碑的基础上,又能融汇汉隶、颜楷等的古拙、雄强之势,为颇具时代精神的创新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