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半月刊创刊于1933年1月10日,至1951年12月停刊,共出版14卷,每年一卷,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它的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强调说:“本志定名为《新中华》,冀其对于‘现代的中国’有所贡献,故敢揭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之两义,以为主旨”。该刊由周宪文、钱歌川、倪文宙等编辑。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
《同聲月刊》是龍榆生先生繼《詞學季刊》之後主編的一份側重於詩詞創作和研究的學術期刊。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由同聲社在南京創刊,一九四五年七月停刊,歷時五年,共出版四卷三十九期。龍榆生(一九〇二—一九六六),名沐勳,字榆生,號忍寒、籜公,晚年以字行,曾以“風雨龍吟室”命名書齋。江西萬載人。先後任教於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
简介《中华抗战期刊》(影印本)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国家图书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抗战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单位,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同协作推出的一套大型史料影印丛刊。本丛书共67卷,收录了1936—1946年之间,中国GCD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和根据地出版的期刊80余种,近4万
《国家图书馆藏北洋官报(套装共8套)》所收集的《北洋官报》是一份清末创办很早、很有影响的地方政府官报,其内容以政府公报为主,但却不一味地迎合政府,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社会的情况,介绍新思想、新知识,评论中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革新措施,成为洋务派的宣传工具。它凭借官方的传播渠道,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从该报的内容
《民俗周刊》于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版第1期,顾颉刚先生撰写“发刊辞”。总计出版一百三十一期。《民俗周刊》广泛刊载民间文学作品、宗教风俗信仰资料及有关的研究文章。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杨成志等任编辑。本刊先后出版过“中秋专号”、“神的专号”、“传说专号”、“歌謡专号”、“清明专号”、“妙峰山进香调查专号”、“谜语专
本书是研究近代史不可或缺的稀见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出版意义。1、小报是中国近代社会全面、详尽的巨型日志,是一座近代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宝库,蕴藏着大量的尚待开发文献资料。小报可以为近代新闻史、城市史、风俗史、文化史、文学史、漫画史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数据、资料。2、小报散藏于全国各地图书馆,其中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收藏较
《教育杂志》(EducationalReview,1907~1938)1907年由中国教育会创办于上海,详细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兴办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语法学校到大学、医学院,乃至妇女教育、成人教育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创刊于1935年,终刊于1941年,共出版6卷。该刊由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所(theChina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中国泛太平洋协会(thePan-PacificAssociationofChina)及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所(theInstituteofSocialandEcon
《稀见近代英文期刊汇编》收入稀见近代英文期刊4种,包括《广州杂志》(CantonMiscellany,1831)、《中国杂志》(ChineseMiscellany,1845-1850)、《中日丛报》(TheChineseandJapaneserepositoryoffactsandeventsinscience,his
《国立北平图书馆英文期刊汇编(套装1-6册)》收入《北平北海图书馆英文季刊》(TheMetropolitanLibraryRecord,1928-29)、《新增西文书目录(双月刊)》(TheNationalLibraryofPepingBimonthlyBooklist,1930-32)及《图书季刊(英文本)》(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