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宝,究竟有什么超凡之处? 为什么不同时代的国宝都满含着生活元素? 这些凝固了时光的珍宝和我们又有怎样的关联? 国宝是进入异域世界的通道,认识国宝就能了解一个国家在历史文化、审美趣味、情感观念上的独特风貌。 本书从千余件日本国宝中精选出近百种,囊括工艺品、绘画、雕刻、建筑等多种类型,以幽默手绘和简洁语言,解读它们
本书来源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精品展览,此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霍姆斯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斯维达博物馆,以及国内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12家国内外文博单位。展品包括金银器、铜器、陶器、石器等183件(
大使厅壁画研究
中国和意大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尽管相距遥远,领土面积天壤之别,但两国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丰富的遗产资源。大量的考古遗址见证着两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大量的考古遗址。在考古
本书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石刻碑志八十三件,分为“整理篇”“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首先对收录各篇石刻碑志断句标点,并依据现有研究做了相应的校注;其次,每篇石刻碑志都附有解题,阐述碑刻撰书情况、发现经纬、内容、收藏状况等,对一些重要的碑刻,此前研究者所写题跋文字亦在收录之列;最后,罗列各碑志相关收录情况与
本书作者选择近半个世纪以年来在蒙古国地区发掘清理的174座中小型匈奴墓葬资料(其中包括作者亲自参与发掘的额金河流域106座墓葬)作为主要基础材料,并参考俄罗斯外贝加尔、中国北方地区匈奴墓葬资料,在系统梳理匈奴中小型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墓葬的分布特征与结构、出土随葬品及殉牲、埋葬方式与丧葬习俗等方面展开深
《东亚文明》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3辑,分为先秦考古、历史时期文物考古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域外遗珍、科技考古、考古学史、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田野考古报道8个部分,内容涉及商周青铜器纹饰、良渚文化北进、丝路背景下的茧形壶源流、明代陶瓷艺术与文人风气、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
该书以内陆欧亚草原东段的西伯利亚与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古代岩画遗存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岩画的地理分布作为分类或分目的基本依据,以图版为主要著录内容,通过大量的岩画照片、拓片、复原图等展示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古代岩画遗存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布走向、基本题材、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在岩画上的内陆欧亚草原地带早期文化互动与族群往来等丰
该书以内陆欧亚草原东段的蒙古国古代岩画遗存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岩画的地理分布作为分类或分目的基本依据,以图版为主要著录内容,通过大量岩画照片、拓片展示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古代岩画遗存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布走向、基本题材、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在岩画上的内陆欧亚草原地带早期文化互动与族群往来等丰富内容。第一章概述蒙古国岩画的起源、创作
本书收录了罗马尼亚30余家博物馆共计400余件展品,通过400余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罗马尼亚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罗马尼亚文明的诞生——从史前时期到铁器时代早期;古代罗马尼亚文明——盖塔-达契亚与罗马时期;中世纪罗马尼亚文明——公元10至18世纪;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