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作者从
以增强和提高西域研究的综合水平为己任,这也是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创立之初的学术追求。因此,与《西域文史》为海内外学人搭建西域研究的新平台相表里,我们力图将新疆本土,特别是在西域文史研究中心组织下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地展示给国际学界,这便是中心集刊《西域文学与文化论丛》和《西域历史与文献论丛》创办的缘起。
本书为一本方便查询、适合学生与一般大众阅读的中国文学史工具书。全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迄五四运动与白话文运动,依朝代分七章,每章前有一总说。年表以「时间轴」标示西元、朝代、帝王年号,配以中国文学史事件,包括历代中国著名作家生卒年、重要事迹、代表作品、文风流派以及创作成就等;世界文学史大事直接对照。收录近二千位作家,约一百二
《寓桂文学概观》对历代寓桂作家作品进行全景式梳理,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读。运用文学地理学有关理论着重探究广西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寓桂文学的产生、发展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寓桂文学创作的转型进行分类阐述,探讨了寓桂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广义的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包含中国新文学史著的编纂和相关文学史论文的撰写。本书将以编年体形式展现19191949年海内外的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大致历程。一方面,对已经搜集到的每一文学史著与文学史论文依次编年展示,同时简介它们的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开本、页数、字数等,并对其重要的创新点进行提示性评述。另一方面,本书将
《明清时期白族家族式作家群研究(套装上下册)》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明代洱源何氏、剑川赵氏,清代弥渡龚氏、师氏及大理杨氏、赵氏六个作家群及其作品,对六个作家群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探索,着重对作家群内部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在社会历史背景下解读部分作家的主要作品。
时代在改变,新的时代,新的经济生活方式,新的技术条件,也促使人民大众的文艺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学艺术遇到了新情况,应该怎么办?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的观点。这种“终结观”,实际上反映的是文艺与审美的关系,文艺与作为其载体的媒体间关系,以及文艺与所反映的观念间关系这三重关系的变化。因此,文艺
本书主要探讨近现代东北文学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俄罗斯文化在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研究俄罗斯文化对近现代东北文学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把握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和发展的脉络,而且是对整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本书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学影响的历程、规律、机制,在
该书以天水文学现象和天水作家群的创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于甘肃文学的表现特征、价值生发点和缺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较为系统的评述。全书总共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46篇文章,分为为尊者言、听他者说、与身边人语、和较小者谈、写于女书和漫议杂聊六辑,从作家创作和特征现象的分析两个层面入手,将切的文本细读和严谨的理论阐释予以
《视角与方法:中国文学史探索》是中国文学史著名学者蒋寅在还历之年回顾数十年学生历程、检阅自己学术成果的结集。全书以三十一个个案为基础,收入《古典文学的精神史意义及其研究》《吏隐: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陆游的沉寂与走红》《乾隆二十二年功令试诗对清代诗学的影响》等多篇代表作,内容涉及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