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印象庐山》的续编,属于《庐山文化传播丛书》系列。内容为关于庐山的回忆性文章汇编,书中作者大都生活于庐山或与庐山有着深厚的生活背景和情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跨时空、多维度回忆庐山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庐山历史及生活往事的追忆回眸,让我们在《印象庐山》中又一次重温和感受了庐山那些峥嵘岁月的精彩片断。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追寻信仰的星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苏区根据地的鼓与呼、长征路上播种机等,共十章。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东来、《晨报副刊》首推“劳动节纪念专号”、“问题与主义”之争、引发浙江“一师风潮”的《非“孝”》事件等。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位有担当、勤动脑、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一生的传奇经历,内容涵盖童年、少年、青年、工作和退休时期,跨越70年的漫长岁月。你会看到一位平凡女性在筚路蓝缕的岁月,不屈奋斗,努力改变生活面貌的积极状态:她会打鱼、开荒、修水库、挑塘泥;也会在沙地上学写字、在山区梯田上试种双季稻、出县寻找猪饲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成长和死亡的人生回忆录。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及亲人的离世的经历,梳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讲述了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亲情、自我的追问。后因母亲癌末痛苦且孤独的悲惨离世及自己确诊癌症的消息而经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在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时,作者开始寻找有质量、有尊严的死亡可能。在寻找的路上,她遇见安宁缓和
本书是20世纪30至40年代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学习过的冼星海、袁牧之、方纪、安波、任虹、邬析零等近40位文化工作者的子女(冼妮娜、舒小鸣、任小民等)或后人回忆父辈们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生活恋爱的动人故事,鲜活再现了这批文艺工作者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丰富多彩、红火热烈、激情燃烧的革命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同时对
书稿是以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书稿以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沧源为背景,讲述了鲍卫忠同志不忘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执法办案,把最美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人民司法事业,直至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献出生命的故事。书稿的出版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
全书正文分为30个章节(不含两篇序言和跋以及两篇附录性文字)。在书稿的前半部分,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调,写到了主人公太爷爷的传奇故事、主人公童年和少年时代以及青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写到了父母所遭受到的苦难。尤其是主人公青年时代坎坷的求学之路和四次参加高考的经历是作者讲述的重点。主人公怀着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坚强信念,终于
本作品以施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为实例,讲述了城市建设者如何破解“都市型水库”保护这一世界级难题,并以较小的代价保障了深圳地区饮用水源的安全与稳定供应,以创造性方式实现了生态涵养与城市发展的双赢。本选题以一个小视角呈现宏大题旨,为“中国为什么行,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主题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本书是知名作家唐荣尧创作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作品以黄河流经宁夏平原的空间顺序为经,以黄河宁夏段沿岸的城市乡村的人文历史为纬,经纬交织,通过“金黄瓤汁流过黑山的唇间”“梨花枕着涛声入眠”“水听见石头的私语”“两滴水的秦汉记忆”“一条姓唐的古渠”“抱着一捆涩苦奔黄河”“绛红色的涛声”“飞起来的水花”“山高水低一道墙”“城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胖子从军记》的续篇,作者在《胖子从军记》中主要记录了儿子鲍雨昂度过义务兵阶段一年半后的经历,该本延续前篇的风格,作者陈黎仍旧以日记的形式呈现鲍雨昂的后续发展。在新的阶段,鲍雨昂通过了全军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海军战士,实现了当初入伍时的梦想。他经受住了命运大起大落的锤炼,在这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