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的一部哲学思考札记,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共497则。各卷无明确的系统划分,各则之间也没有确切的联系,有的很简单只占一两行,有的多至数十行。“沉思录”的名字是后人添加的,这部书原本不是为了出版给人看的,只是作者和他自己心灵对话的记录,也是作者“每日三省吾身”的记录,所以其
《后希腊化哲学》由多伦多大学古典学系教授G.R.博伊斯-斯通斯撰写,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追溯了公元初期的哲学革命,重建了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基础,并揭示了柏拉图主义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基础可以从神话传统中重建,柏拉图主义则是建立在这一论点之上。乔治·博伊-斯通斯通过扎实的研究填补了长期以来哲学史研
本书是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书信合集,收录了他给众多亲友多年来的信件300多封,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全书共计40余万字,由本雅明的挚友和研究者格肖姆·肖勒姆、特奥多·阿多诺合力编辑,以编年的形式编定,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全书充分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既揭示了本雅明自身思想轨迹的发展变化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政治观点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篇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
这部关于启蒙时代的作品描绘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以及各地最重要的立场、观点、主要人物及启蒙运动发展的差异性。不仅传达了必要的基本知识,还提供了基本的解释方法。维尔纳·施奈德斯勾勒了这场18世纪的主导思想运动及杰出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揭示了启蒙运动的背景,从而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蓝图之中。此外,本书关注
本书是当代希腊古代哲学家帕夫洛斯·康托斯教授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全面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本书主要面向普通读者与初学者,写作风格平实生动,又能直击人心;同时又有深厚的研究基础作为支撑,强调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一些较少得到研究
这部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汇总,篇幅不大却内涵丰富。培根曾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其思想极为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等,让我们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论高官论谋反与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等,让我们看到一个热衷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论父
施特劳斯重新发现并发皇了中古阿拉伯、犹太哲人对柏拉图哲学的理解,在他的著述和文集中,伊斯兰哲人法拉比、犹太哲人迈蒙尼德的身影频频出现。施特劳斯认识到二人精微高妙的隐微?显白写作艺术,将他们归入柏拉图式政治哲人的行列:经由法拉比,他洞察到哲人所传递的匿名的真理;经由迈蒙尼德,他辨识出律法与哲学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部文集收
伊索克拉底是希腊古典时代后期著名的修辞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在这本书里详细解读了这个对哲人来说太过政治、对修辞家来说又太过哲学的古希腊作家。第一章探索伊索克拉底眼中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伊索克拉底看来,好政治制度的典范,一个是雅典的祖传民主制,一个是君主制,这两种典范各有优势。第二章讨论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主义问题,探索其《
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西方诠释学在经历了作为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一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诸形态后,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那里发展为哲学诠释学。哲学诠释学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所强调的理解与解释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实践品格和创造品格,这是一种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当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