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系作者为补充《金匮要略心典》而作,是内科杂病专著。《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翼(套装上下册)》中广取各家之萃,参以己论,详述了每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见证和治法方药,并附有前人及尤氏的临床治验,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凡八卷,卷一为中风统论、诸湿统论,卷二为痰饮统论、诸血统论、大便下血统论,卷三为膈噎反胃统论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钩玄金匮要略心典》分证治和医论两个部分,证治部分凡三卷,当系朱震亨(丹溪)课徒时口述之笔录,复经弟子戴原礼校补整理而成。书末附篇之医论部分不入目录,乃门人戴原礼所补。是书初刊于1358年,宋濂、戴良为丹溪作传均未提及斯书,盖为丹溪故后付梓无疑。《明史》列此书目于原礼传中,但后人却以丹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论纲目(套装上下册)》分十六卷,卷首为总论,分述脉症总论、六经主症、阴阳、表里、传变、愈解等。卷一至卷七论述太阳经症,其中包括风伤卫寒伤营、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摇、结胸、痞、烦躁、无汗、自汗等;卷八至卷十论述阳明经症,其中包括潮热、谵狂、谵语、郑声、直视、呕、吐、便脓血、循衣摸床
《伤寒金匮卷》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及其注释、发挥类著作三十五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皆备的临床实用医著,由东汉张仲景所撰。由于张氏生活在兵火战乱的东汉末期,其著作可能在成书后随即散佚,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整理与编次,将其著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伤寒悬解》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及其注释、发挥类著作三十五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理法方药皆备的临床实用医著,由东汉张仲景所撰。由于张氏生活在兵火战乱的东汉末期,其著作可能在成书后随即散佚,后经晋太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伤寒金匮卷:金匮要略浅注》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内容,首创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为医方之祖,治杂病之宗。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医家陈修园认为『其深文奥义与《伤寒论》同』,在深入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并著
《医说》十卷,南宋·张杲撰。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大约生活于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医说》广泛收集了南宋以前有关医学的典故、传说、见闻等资料,全书分49门,前7门总叙历代名医、医书、针灸及治疗奇疾的医案等,之后是杂证30门,杂论6门,妇人、小儿各1门,疮、五绝、疝瘅痹各1门,而以医功报应1门结束
《2012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专论”“校院长论坛”“学术进展”“记事”“索引”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1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最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