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纪念著名学者、当代中国比较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乐黛云先生九十诞辰。乐先生曾长期担国际任比较文学协会副会长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自1990年以来,她逐渐成为我国比较文学界的精神泰斗,在海内外学界均具有重要影响。文集的篇幅约100万字,拟收录海内外著名学人及乐黛云先生亲炙弟子在比较文学、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等领域的
在这本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在精彩的分析中,伊格尔顿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在阅读时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语气、节奏、质地、句法、典故、歧义和其他形式方面。他还研究了人物、情节、叙事、创造性想象力、虚构性的意义以及文学作品说什么和表现什么之间的紧张关系等更广泛的问题。作者
在商业片市场上,观众基础zui广、zui有机会获得投资的流行类型中,惊悚片是zui难创作的。它需要打消观众心理防备、破坏对日常现实的依赖,而前提是编剧得建立一个极其牢固的可信赖体系,这正是本书的重点。作为实战派专家,作者追溯了定义该类型共性的主题和元素,梳理了与侦探片、恐怖片的血缘、谱系关系,提供独具特色的“银幕故事类
本书为连续性出版物《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之第三辑,收入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两个领域论文28篇,分为“特稿”“东西方文学对话”“亚洲多元文明互动”“丝路文化研究”“中国学与中国学家”“书评”等栏目。本辑作为特稿,发表了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先慎先生的一篇遗作。周先慎先生系中国古代文学领域著名学者,四川成都崇州市人,19
本书是针对20世纪著名的翻译大家阿瑟·韦利(ArthurWaley)晚年自订的中国古诗翻译选集所做的导读与鉴赏,主体为韦利的译作原文与对应的古诗中文,包括《诗经》、汉魏古诗、寒山与白居易的诗、宋明诗词等;每个篇章前有编者撰写的精彩导读,对译文做了深入浅出的鉴赏与评述。此书虽为反映译者个人喜好的选本,但译作不循旧规,不按
《批评与意识形态》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学家伊格尔顿的代表作。这本完成于伊格尔顿青年时期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西方文化界的一批学人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新变化,努力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更加具体的唯物主义形式复苏的理论方案。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针对以雷蒙?威廉斯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美学批评中所遗留的
本书将为媒体行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跨平台创建创新型新媒体项目的策略。麦克莱恩整合了一系列理论家和实践者关于视觉艺术、声音效果和互动媒体的观点,从实践、技巧、历史、理论和术语等角度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他以宏大的视角去探索传统叙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观众解读、声音设计、蒙太奇、跨媒体叙事等,以帮助
《比较文学变异学》指出了目前现有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缺失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学科理论突破点,即以异质性为可比性基础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进一步整合了当前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本书指出了变异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论述了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中国哲学基础,变异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变异学与当代国际比较文学、跨学科与普遍变异学
本书对文学研究中的空间转向与图画转向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同时对文学中自古有之的ekphrasis术语作了较为详尽梳理。通过对核心文献的深入阅读与归纳性阐释,突出核心概念和理论重点,澄清术语内涵和使用语境;同时提供两种转向背景下的文学文本阐释案例,试图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丰富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共21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专业五位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梅子涵、曹文轩、朱自强、方卫平的理论专著以及2000年至2017年即新世纪以来培养的十六位优秀儿童文学博士的博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