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一辑始于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一年两辑,现已出版十辑。本辑由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李小龙副教授主持,《明清文学与文献》在国内学界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刊发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优秀首发学术成果,着力呈现海内外明清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集刊分为戏曲研究、小说研究、诗文研究、学术史
本书中的文章无论是经验色彩浓郁的作品解读,还是那些在美学、形而上学维度跋涉的文字,看似散逸却也无非围绕这样的问题:文学、文学世界(文学本体及其所统摄的经验层面的广义文学),何为?又为何?作者在探问文学性、文学本体或文学奥秘过程中,文学世界借助形式、形象、语言等美学维度的显现而得以从庸俗文学社会学的遮蔽中还原、释放。
对北宋四六表启进行研究,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骈体公文的发展流变;虽然北宋表启的施用范围较为有限,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却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亦可加深今人对北宋文化、政治、思想。在北宋四六文所涉及的众多文类中,表、启是彼时文士使用频率**,作品数量最多,亦最能反映宋四六之创作技法与整体风格的两种体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对四川作家的24部作品进行评论的总集。作者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品藻方式,系统而深入地对四川老中青三代近二十位作家蒋蓝、马平、龚学敏、何永康、凸凹、杨玉华、章夫、张花氏、赵晓梦、杜阳林、韩玲、陈泽波、袁远、萧子屈、蒋林、黄勇、张书林、林赶秋、赵琨的二十四部文学作品进行评点,其中既有赞歌,也有谏词,既平易通
《沉思的老树的精灵》是黄子平的文论代表作,包含了《深刻的片面》《从云到火》《沉思的老树的精灵》等20篇作品。其中既有对各个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如对林斤澜创作的综合考察,对作品《绿化树》《你别无选择》《山上山下》等的独到见解,也有关注诗歌时空意识的研究、对短篇小说结构功能模式的开拓,对文学语言学的探讨…&h
本书系统梳理了百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点作家及重要作品。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凸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按照时代一文化一文学的逻辑观照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二是把作者简介、作品导读、文学作品、思考练习、相关链接作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结合起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影像的力量:小洲动态影像计划-艺术名家与艺术系列
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所著《文史探微》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初版,后收入2000年版《周勋初文集》,现为新《文集》中一种。该书辑录历年发表的文史论文十六篇,计二十万字。全书以时代顺序编次,起东汉讫北宋,涉及诗文小说及文论等内容,论及如王充、曹氏父子、阮籍、陆机、刘勰、高适、杜甫、王安石、苏轼、严羽等诗人。立论新颖,论证
本书从社会史的角度,选取“五四”时期的新诗写作、郑振铎“人的文学”文艺实践、解放区土改中权势转移与文学书写、“结婚自由”叙事中的“个人”与“集体”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文学研究本书基于社会变革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从沈玄庐的乡村实践与新诗书写、郑振铎的现代人道主义观与文学实践、土改中的权势转移与文学书写、新中国《
本书从春秋笔法的形成与发展入手,通过分析“笔法”的核心要义及其对经学、史学、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展示其在意义建构范式、表意体系、阐释传统与史学叙事等领域与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试图以此阐明,除借助传统翻译学、史学、叙事学手段外,如何通过扎根中国经学与史学,在西方语言体系与文化架构下呈现中国“经”“传”中的“微言大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