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主要讲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及团队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在异国他乡播撒“种子”的故事。2016年以来,张正茂和他的团队将中国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哈萨克斯坦,成果斐然,得到当地政府、农业企业及农户的认可。在科研和学术交流互助的带动下,中国公司进入
本书以行走的方式,图文并茂,引导您一同观察、体验中老铁路沿线风情,追述中老铁路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讲述建设者、运营者的精彩故事,感受这条钢铁大动脉带来的新面貌、新变化和灿烂前景。中老铁路如同一条长长的纽带,将中老两国及东南亚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志愿者两封回信的背后故事讲起,用温情的笔调描摹那些年轻的志愿者面庞:从一代代清华学子为了西部孩子的梦想接力,到扎根边疆、与青春和高原一同生长的基层志愿者,再到大山深处、雪山之下最美的白衣天使,还有让脱贫致富道路越走越亮堂的基层党员以及为山区留守孩童点燃希望的支教老师--作者采取以点结合面的方式,选取
本书收录了60余篇采访报道稿,以重庆地方党组织的光辉奋斗史和重庆人民的光荣革命史为基本素材,以历史的笔触、独特的视角,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表现形式,撷取了若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重庆各个革命时期最闪光、最有特点、最有价值、最有影响、最有意义的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生动再现了在党的领导下重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全景展示了一段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品,重点讲述第一主人公谭显均先生对“安仁三绝”之一的板凳龙的挖掘、弘扬和传承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以及为安仁板凳龙赢得的一系列荣誉。除板凳龙外,安仁还拥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历史传统文化,本书弘扬了为抢救安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设地方作出贡献的安仁杰出人才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和拼搏精神。
本书入选了本文库第二辑。中国城建史上有两大奇迹,一是广东深圳,二是浙江龙港。本书讲述了龙港由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为人民奋斗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一群浙江温州龙港的农民,凭借人民的智慧和勤奋,在短短四十年,不但实现了农民进城的梦想,而且创造了农民造城的奇迹。龙港在城市发展、城市治理、谋求共同富裕等方面
本书是40年来《经济日报》履行中央党报责任的坚实足迹,是经济报人挥墨笔耕、艰苦奋斗的情景再现。书中所录文稿均为《经济日报》公开刊发的稿件,包括40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事件报道,以及“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的奖项的获奖作品等。
“参天之树必有根,绕山之水必有源”,故土是每一个海外游子的“根”,无论走多久,无论离多远,回归故土、落叶归根是每一个游子的梦想。无论身处何处,他们对故土、对亲人的追寻永不止步。本书采访了二十几位海内外华人华侨、侨眷,他们当中有90多岁的牽耋老人,也有80后的新一代,8年、48年甚至是一生,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在厦门市同安
该书为我社当代公安实力作家作品精选丛书之一,收录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胡杰撰写的《逃亡的日子》《疯狂的拉比》《舌尖护法》《倒卖石刻佛像文物案》《网恋陷阱》《麻将之灾》《国宝级文物海外归来记》等十几篇纪实文学,介绍了西安市公安局近年来破获的抢劫杀人、传销、食品安全、文物走私等重大刑事案件。为读者展示了鲜
《大国小村》是一部保存了中国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讲述城市化进程下中国乡村现实命运的社会学读本,作者以与农民父母的日常对话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国西北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和一个中国农民家庭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等最为日常和普遍的话题开始,凭借描绘黄土高原沟壑区一个叫史家河的村庄的地理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