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新疆试点项目的阿勒泰与和田地区中药资源普查队在2012年、2017年、2018年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是《新疆特色药用资源图谱I》的补充。本书共收录126种(含变种、亚种)新疆阿杨泰地区与和田地区的特色药用植物,并精选了能客观反映植物资源特点的400多幅照片。本书采用图片与文字紧
中国西南地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可食用的和有毒的容易混淆,正确鉴别至关重要。本书简要介绍了该区地理环境与真菌资源、毒菌中毒预防与治疗方法和蘑菇基本术语,记载了该区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共计312种,每种提供个体彩图、重要特征描述、生态分布及可食或有毒信息。
本书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新疆北部(天山以北)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1602种(含29亚种,28变种),隶属于104科、569属。其中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有825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书中物种总数的51.5%;中国特有种80种(含12变种),其中新疆特有种64种(含9变种);新疆新记录10种,其中5种为我国新记录;编著者近
本教材是《植物生物技术》(第二版)(张献龙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3个模块: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设计综合实验,以达到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大局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教材分绪论、总论和各论3大部分,共12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香料植物、天然香料产业、香料植物文化、香料植物经济、香料植物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以及香料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方面有关内容;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天然香料发展史,中外天然香料产业概况,以及香料植物分类、栽培、管理、GAP与GMP生产、挥发性物质成分,以及收获、初加工
人类与种子的历史构成了文明的历史。种子影响了演化的进程,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植物种子的演化史、人类文明与植物种子的关系,讲述了植物塑造人类文明的精彩故事。本书既讲述了种子的故事,也讲述了人类对于种子的科学探究;既讲述了种子的“雄心”与生存策略,也讲述了人类探索与积累种子知识的历史;本
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
本书确定了东亚地区广义真藓科植物的分类标准、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范围,详细描述了每个分类群的形态特征,为东亚该类群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同时探讨了该类群分类系统以及与相关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
本书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介绍贵州习水丹霞谷高等植物,每个物种除了有简短的文字描述外,均附有彩色图片,形象直观,文后附有中文名索引、拉丁文索引,使本书检索性、完整性增强。主要内容包括:虾藓原亚种、节茎曲柄藓、桧叶白发藓等。
为了提高基层技术人员识别兰科植物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农业农村部决意编写一本适宜广大基层技术员的兰科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因此突出野外识别特征是这本书的鲜明特色,这些特征不需要基层技术人员“动刀动枪”地解剖,非常便于在野外调查时使用;且此著作构思新颖,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和恰到好处的配图指出所列植物的关键识别特征,类似于“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