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打群架”的时代。前者指的是作为企业,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生存,更不要说获得丰厚利润了。后者指的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再也不能单打独斗,企业必须打造或构建联盟,以联合舰队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主要体现为生态系统、合作联盟、供应链等。本书同时关注这两者,在创新方面主要关注产品创新问题,在“打群架”方面则聚焦于供应链,从创新及合作中的核心切入,构建了一套利用供应链协同方法促进产品创新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框架。
我和纪雪洪博士有过多年的合作研究经历,纪雪洪博士长期研究供应链管理领域,而我对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有较多的关注。我们逐渐发现学术界和实践界虽然都有对供应链上下游环节参与产品创新活动的关注,但对利用供应链协同手段促进产品创新的问题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这一点,我们萌生了合作开展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的想法,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思路。可以说,我们关注的这一课题,是一个交叉综合学科,以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形成体系性观点,因而后来邀请专注于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管理问题的吴文祥博士参与,主要发挥他在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及优化方面的专长,同时邀请了营销管理领域的陶晓波博士参与,从而使本书增加了社会化商务活动中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及用户促进新产品扩散的内容。
应该说,本书是团队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也是多个领域知识整合的成果。第一章系统回顾了供应链协同理论,是本书的理论背景及理论基础,由孙道银、吴文祥撰写。第二章从整体视角阐述了创新导向在供应链中的传导机制,并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介绍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策略,由纪雪洪撰写。第三章把供应链协同创新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策略问题,由张圣媛、孙道银撰写。第四章到第七章聚焦于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第四章主要说明产品创新活动中用户激励及用户参与问题,由王海平、孙道银撰写;第五章描述了社会化商务这一特殊情境下的顾客参与产品创新问题,分析了社会化商务中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运作原理,并给出了操作步骤,由陶晓波撰写;第六章利用案例研究手段,对比分析了知名企业利用微博吸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异同,对比了线上用户参与与线下用户参与的异同,并归纳了利用微博吸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策略,由熊捷、孙道银撰写;第七章则论述了产品创新之后的产品扩散问题,尤其说明了社会媒体中创新扩散的独有属性,由陶晓波撰写。第八章主要分析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供应商整合及供应商参与,并融入了丰田公司案例。第九章构建了创新导向下物流能力构成要素及指标体系,由施莹和吴文祥撰写。第十章构建了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并计算得到最优方案,由朱雅欣、吴文祥撰写。
当然,尽管我们在设计写作提纲时就考虑到理论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但由于本书由多人合作完成,各部分章节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创新点、主要结论、管理策略等方面,虽然都是作者案例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及模型优化的结果,但考虑到属于较新的领域,一些观点不免要考虑其适用的情境性,甚至有些还有待商榷,因而也特别期待各位专家的指点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