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类进化史上,双手的解放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手的创造活动与人类文明发展紧密相连。20 世纪,机器的触角几乎伸展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1 世纪的网络时代,这种情形却没有愈演愈烈。虽然有无边无际的虚拟世界可以纵横驰骋,人们却还是需要充满人情味的、由人类自己的手所制作的精良产品来慰藉现实。在人性最需要温情的那些角落,手工艺熠熠生辉。对手工艺,即人手的直接造物活动及其产品进行研究,是传承民族传统和人类智慧的重要工作。
如今,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014年APEC的四件国礼诠释了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9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中特别提到将文化资源优势和工业遗产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工艺美术、个性化消费品等都市产品。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提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以北京为例,2000-2015年,工艺美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7.14%,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6.43%,利税总额年均增速达到28.32%,2015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产业规模、产业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2015年10月, 由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研究院承办了“北京?台湾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与创作实践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内容涉及工艺美术的历史及文化传承、工艺美术的产业与市场化、全球化视野下的工艺美术发展、工艺美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工艺美术的技艺与审美、工艺美术传统与时尚、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等议题。研讨会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研究的真知灼见。本书就是这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作为研讨会承办单位的北京联合大学手工艺研究院, 立足于北京手工艺理论研究体系的建立,深入发掘、整理北京地区手工艺成果,建立覆盖北京手工艺制作者、制作工艺、制造工具、工艺品使用、销售、储存在内的完整数据库,探究北京手工艺的历史及其演变,阐释北京手工艺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质、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国内外手工艺相关政策法规、保护与开发经验,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和产业规划提供学术咨询,为行业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学术支持,服务于北京地区手工艺的传承开发、创意产业发展乃至首都文化建设。另外,手工艺研究院以高等教育实践为平台,在积极研究手工艺人才培养规律的同时,探索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夯实手工艺传承的基础,让手工艺在当代教育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而言之,手工艺研究院希望为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知识传播的平台,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不断地为传统手工艺的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谨以此书向在文化苦旅的道路上艰辛跋涉的同仁致敬,也把它献给所有热爱手工艺文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