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艺术素养调查(2015)》选取2015年为时间节点,面向全国发放7000份问卷,来了解艺术素养的基本情况。问卷主要调查中国公民参与和消费不同艺术门类的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中国公民的艺术参与频次、艺术消费占比、艺术兴趣、艺术参与方式等。问卷覆盖全国30个省,重点省份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涉及北上广深、省会城市、地级市等不同地区,调查了不同年龄、职业、学历人群的艺术素养情况。
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祁艳博士主持的实证性课题《中国公民艺术素养调查(2015)》的公开出版,为决策者提供了参照性知识方案,同时也为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证材料与问题线索。在定量研究最大化的同时,适度给予定性分析,而且从一开始就充分显示出知识行动的靶向效应,仅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份难得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愿意不揣冒昧地为之作序。
公共文化政策自中国语境获得命题合法性以来,从决策、执行、监管到追诉等过程环节,都还远未从“旧常态”的“权力操控”型制转换至“契约运行”方式的“新常态”,无论体制功能抑或各类实际操作的文化建设项目,包括那些已经“工程化”或者至少冠以工程之名的项目,都还无法判定为程序正义、绩效标杆清晰、责任主体与后果追诉完全到位、项目启动基于大量调研基础上的“社会最大公约数”与专业性技术方案坚实支撑之上等。正因为如此,在文化建设的某些具体环节,容易导致“体制空转”和“自娱自乐”的不良后果。对于这样的不良后果,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按照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的要求,求真务实、立足改革、锐意进取,使公共文化政策切实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道路上确保其正义性、效率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公共文化以健康的姿态和更大的体量惠及追求“中国梦”早日实现的亿万中国人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公民艺术素养调查(2015)》具有特定环节先行先试的意义。也就是说,无论是命题价值取向还是该项目的课题宗旨,都是以“新常态”为逻辑起点,从而力图以新的思考问题方式与解决问题方式,致力于我们所从事的神圣的文化建设事业。
祁艳(1979-),女,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文艺学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出站博士后,现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文化政策、文化科技、文化标准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抓住你的眼睛——时尚杂志30年封面变化的视觉隐喻》《当审美行为成为消费行为——日常生活审美的文化批评》《法国国家美术资助政策及启示》《基于标准化技术的文化数字化研究》《文化地图及其应用实践——文化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云管理服务平台及应用》等二十多篇。参与了“中国文化地图”“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国家文化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等多项国家课题的研究工作。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 艺术素养内涵
第三章 公民艺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一、艺术素养评价指标
二、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参数说明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实施
三、问卷回收情況
第五章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一、当前中国公民艺术素养基本情况
二、视觉类艺术活动参与基本情况
三、表演艺术活动参与基本情况
四、阻碍中国公民艺术素养提高的因素
第六章 提高中国公民艺术素养的思考
一、加强意识
二、营造环境
三、加大并调整艺术产品供给
四、整合社会文化艺术资源
附录:中国公民艺术素养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