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工作步伐,让民众能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等等。“法治民生系列丛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在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中,能够实际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保护好实现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丛书之一《体面劳动:和谐劳动关系》,以问答的形式描述了劳动关系基础知识,包括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标准及形式,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金、赔偿金和经济补偿等内容,是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所谓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也可以说,民生就是与实现民众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所谓改善民生,就是促进民众的就业,增加民众的收入,增进民众的福祉,让民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距离实现“一个百年目标”的时间节点只有五年时间。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就是冲刺收官阶段。
当前,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工作步伐,让民众能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上述这些事情,也是民众,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最为关切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育是改变民众自身和家庭命运最有效的途径和最广阔的平台,所以,为了改变命运,他们需要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民众来说,不能就业,生计就会出现问题;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标杆,干活不给钱或少给钱,都会影响民心、影响生产、影响社会稳定;社保是解除民众顾虑之依托,有了社保,百姓就被装进“保险箱”,没有社保,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后顾之忧就无法解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也都是民众关心的热门问题,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受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是农民致富的源泉;精准扶贫是贫困群众摆脱贫穷的途径;民众谁都不愿意长期生活在雾霾之中,须关心建设生态文明。
第一编 基础知识
什么是劳动关系?
什么是劳动关系的三要素?
劳动关系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劳动关系有哪些类型?
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劳动关系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劳动合同具有哪些特征?
劳动合同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要制定出台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劳动合同法遵循了什么样的立法原则?
劳动合同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
劳动合同法是否大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
实施劳动合同法对投资环境和就业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什么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出台起到了哪些作用?
制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修改劳动合同法?
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原则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定《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编 劳动合同的订立
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什么?
订立劳动合同有哪些形式?
用人单位应在什么时候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对已用工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为什么要给予1个月的宽限?
先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后用工的,劳动关系从何时算?
对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如何处置?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的时间从什么时候算起?
订立劳动合同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什么是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必备条款?
为什么要把用人单位名称和劳动者姓名等作为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为什么要把劳动合同期限作为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
第三编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
第四编 劳务派遣
第五编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编 违约金、赔偿金和经济补偿
第七编 规章制度和招聘
《体面劳动:和谐劳动关系》:
1.1979年,围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劳动用工权和分配权开始部分下放到企业。
2.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开始对终身就业制进行改革。
3.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得以恢复。
4.1990年,在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5.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全面落实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自主权。
6.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始实施,明确提出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调整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
7.1998年,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实施下岗分流。
8.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9.2001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
10.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建立从行政配置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在劳动力市场上双向自主选择,劳动关系的运行也从由政府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自主订立的契约,成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
2.劳动关系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主体多元化,协调劳动关系的范围逐步扩大,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增多,协调难度逐步增大。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人数上已占多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国有企业转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3.劳动关系双方利益清晰化。随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双方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利益主体,双方利益相对分离又相互联系,从计划经济下的高度一致,转变为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又在同一利益主体内相互协调。随着新生代劳动者逐步进入职工队伍,他们的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权益保护的诉求也逐步从争取基本劳动条件向要求分享用人单位发展成果转变。4.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制化。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为主干,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及《集体合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劳动关系法律政策体系框架,劳动关系协调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