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丛:宏观物流管理研究》从物流产业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研究物流管理问题,旨在提出推动物流产业整体有效发展的对策措施。
《博士论丛:宏观物流管理研究》首先探讨宏观物流管理范畴,宏观物流管理研究背景,以及宏观物流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其次,探讨物流功能要素管理问题。物流产业的发展其本质是物流功能要素的一种组合方式的发展。宏观物流管理和微观物流管理的物流功能要素组合方式的选择着眼点有着显著差别。再次,探讨物流发展的空间管理问题。这里的空间具有广义性,既包括网络结构,又包括地理空间和行业分布;既包括有形空间,又包括无形空间。物流是有空间性的,空间结构不同,物流绩效不同。然后,探讨物流发展资源的整合管理问题。资源整合是物流产业发展方式的创新,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要求。最后,探讨物流发展的环境管理问题。物流发展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环境是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营养剂。
《博士论丛:宏观物流管理研究》可供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人员及物流行业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李亦亮(1966-),男,安徽怀宁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庆师范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物流管理、产业组织和企业发展。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6部,是安徽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高等学校省级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总主编。获中国物流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序
第一章 宏观物流管理范畴的提出
第一节 宏观物流与宏观物流管理的内涵
第二节 探讨宏观物流管理问题的意义
第三节 当前宏观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宏观物流管理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专业化分工理论
第三节 商品流通理论
第四节 系统理论
第五节 供应链管理理论
第三章 物流功能要素管理
第一节 物流功能要素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 物流功能要素不合理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物流功能要素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物流功能要素的整体合理化
第四章 物流通道管理
第一节 物流通道的内涵与表征
第二节 物流通道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物流通道建设的推进
第五章 物流标准化管理
第一节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物流标准化的基点与要求
第三节 物流标准的种类构成
第四节 物流标准化的推进
第六章 物流信息平台管理
第一节 物流信息平台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 物流信息平台的类型
第三节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第四节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推进
第七章 物流园区发展管理
第一节 物流园区的内涵与类型
第二节 物流园区的功能
第三节 物流园区建设的区位条件
第四节 物流园区发展的推进
第八章 产业物流管理
第一节 产业物流管理概述
第二节 农业物流管理
第三节 制造业物流管理
第四节 商贸业物流管理
第九章 地域物流管理
第一节 地域物流管理概述
第二节 城市物流管理
第三节 区域物流管理
第四节 国际物流管理
第十章 绿色物流发展管理
第一节 绿色物流的内涵与发展动因
第二节 绿色物流系统
第三节 绿色物流环节管理
第四节 绿色物流发展的推进
第十一章 物流资源整合管理
第一节 物流资源整合的内涵与效应
第二节 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和路径
第三节 物流资源整合的推进
第十二章 物流产业发展促进
第一节 物流产业管理体制变革
第二节 物流产业市场结构优化
第三节 物流产业法律环境营造
第四节 物流产业技术手段建设
第五节 物流产业政策手段应用
参考文献
《博士论丛:宏观物流管理研究》:
一、物流的经济社会地位越来越凸显
物流的经济社会地位包括物流活动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物流产业的经济社会地位。
物流活动是社会再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而又越来越重要的活动。物流活动不仅是生产进行的前奏必要活动,而且是直接生产过程的桥梁和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交换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消费(生产和生活消费)品质的重要保障。再生产中生产的决定作用主要是指生产的量和产品的质的决定作用,但实际上生产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消费,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已经使再生产过程演变成消费拉动的再生产,满足越来越挑剔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再生产链条运转的原动力。在分工国际化、商务网络化、信息全球化、产品过剩化的时代,物流活动在满足越来越挑剔的消费需求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现代社会的再生产链条是一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链条,是一条充满激烈竞争的再生产链条,是一条循环周期要求越来越短的再生产链条,是一条内涵要求越来越高的再生产链条,物流活动在这条链条上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生产对物流活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依赖,甚至可以说,是物流决定生产,而不是生产决定物流。
物流产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分析,物流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规模看,每一单位GDP需要3.4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撑;从结构看,物流业每增加6.8个百分点,即可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每下降0.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从就业看,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物流业越发达,市场越繁荣,经济社会发展就越有活力。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二、我国宏观物流管理还很落后
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物流管理还很落后。2013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8%,此比例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甚至高于“金砖”国家印度和巴西6个百分点左右;我国工业企业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发达国家只有10%~15%;我国工业库存率为9.4%,而发达国家普遍小于5%;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为2.7次,而发达国家是9~10次;我国制造业的流通费用率为9.2%,而日本是4.9%;我国制造业的外包物流比例低,只有61%,而发达国家大于70%;我国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很少,小于20%,而发达国家大于50%;我国货车平均每天有效行驶里程300公里,而美国可以达到1000公里;我国多式联运的量非常小,仅以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为例,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只占了2%左右,国际通常在20%,美国为40%,法国为35%,印度为25%;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与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有一个管理费用,美国、日本、德国这一费用只占GDP的0.4%,而我国超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