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典型文化族群,具有一体多元的特征。汉字的通用和国学经典的认同、和谐共荣的思想和务实进取的特性,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集体共识。源远流长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包容力、统合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中华文化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精神价值之所在。
闽南文化源于中华文化,是汉人南下进入福建,吸收当地原住民以及历代不同国家和民族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扩散到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的、具有传承性、离散性和世界性特征的亚文化。2009年,我在《光明日报》发文指出,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集中体现为:重乡崇祖的思维观,爱拼敢赢的气质观,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和山海交融的行为观。其后,我在《闽南文化: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厦门大学出版社)一书中进一步阐释说,闽南文化蕴涵四种心理意识。即,“原乡情结、祖先崇拜”的族源意识;闽南人具有典型的传承祖先记忆和回报乡梓的文化自觉。“和谐互惠、海纳百川”的兼容意识;闽南人崇尚“你好我也好”的互惠共赢的商贸意愿。“灵活机变、敢为人先”的拓展意识;闽南人拥有山处海行、抢抓机遇的开放性眼光。“坚韧务实、百折不挠”的自强意识;闽南人推崇敢拼敢赢的进取精神。
大师与转逢同庚,恰好都是五十大寿。太虚于是提议:“今夕可为两老合做百岁寿矣。”并口占一偈,赠大师示贺:“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在太虚看来,这是大师最好的写照。1939年大师六旬初度,太虚再次书此偈为祝。转逢戒体严净,曾发愿设放千坛瑜伽焰口,普利幽冥。大师很敬重转逢德行,手书楹联赠予:“焰口干坛,普度孤魂,同归安养;功德无量,回施众生,齐证菩提。”
太虚这次莅临小雪峰寺,曾应请为寺僧开示,讲述小雪峰寺云门禅师觉悟过程,说明觉悟并非都得通过语言。他对僧众说:云门当年在学地参学时,某次过某山岭,岭上有个茅庵,庵主是个德隆道重孤高绝俗的老宿,诸方学者参见,都不易见面。云门也是仰慕者,以最诚恳心参拜。可这位善知识终年把大门紧闭。云门叩门,他就说:“此中无有人,不用来叩门。”就这样,云门被关在门外。然而,云门并不因此灰心离去,求见之心更为恳切。终于,门打开了。可是,门刚开半扇,云门左脚伸进去就被夹住了,退既不能,进亦不得。正在这痛彻心脾时,他竟忽然悟得达摩西来大意。这就是云门悟入因缘。究竟所悟是什么,悟了所得是什么,各位应下点功夫参详,那才可同云门那样,做雪峰祖师嫡亲儿孙,亲见他的真面目。“各位要深切知道的,就是云门祖师所参那一位善知识,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话;云门悟后也没有听得另外得了什么东西。在这无得无话中,怎么会觉悟?可见觉悟这件事,固然不离言说文字,但不必在言说文字中求。”¨”。
大师于小雪峰寺度岁时,还陪太虚到洪濑树德寺为僧俗做了场演讲。树德寺在洪濑镇街中,始建于宋代,相传宋幼主赵呙蒙尘,曾“驻跸”于此。明代时此寺香火甚兴盛,清代渐衰颓,民国初重修。树德寺为三落三开间,前落为山门,匾日“树德古地”,中殿奉祀观音菩萨,后落为两层建筑斋厨。太虚的演讲稿已不可得见。不过,时才十几岁的广义法师,正是因为这场演讲得识大师风采,肃然起敬,遂成大师弟子。广义正是洪濑人,俗姓李,1914年生。1925年,他感悟人生无常,发心茹素礼佛。广义说:“民国十六年太虚法师游泉讲学,应雪峰寺转逢上人之请,入山过冬,当地缁素假树德寺请虚老演说,我极力地钻进在那拥挤的人群,成就‘先睹为快’的愿望。我的眼睛盘旋间,注视到那体貌清癯的和尚,冷静静地一言不响地鹤立着,大有‘万众喧嚣我独静’之神气,我听得人.家悄悄地说‘那是老革命党弘一大师’——使我不觉油然起敬,不敢作声,这是我居俗第一次看到的‘弘一法师’——自此我的脑海中常常萦着一位道范严正的弘一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