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学校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消防安全、国家安全、救护知识。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简要介绍校园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方法和避害技巧,并阐述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大学生安全教育》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用书。
1.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
(1)不能正确预见后果
一些学生有暴力倾向,张嘴就骂人,扬手就打人,往往是因为不能正确预见暴力行为的不利后果。
(2)法制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动不动就采用暴力行为,是因为其法制意识淡薄,不知道暴力行为会触犯法律,可能带来牢狱之灾。
如果每个学生都深知打架斗殴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以及遭受法律严惩后自己将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面对社会,就会在下手打人之前三思而后行。
(3)纵容心态
一些学生面对暴力行为的纵容心态,也会使白己成为校园暴力的无辜受害者,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4)以暴制暴的心理
“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可以找人打他,看谁能打得过谁,看谁能硬撑到底。”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很多受过暴力伤害的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是明显。面对校园暴力,如果受害学生想靠以暴制暴解决问题,无疑是愚蠢的,因为这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加速暴力向自己靠近,直至让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深渊爬不出来。
(5)自我防范意识较差
一些学生之所以遭遇暴力事件,比如暴力抢劫,可能是因其自身的防范意识较差,比如经常一个人在校外或校内行走,尤其是晚上;钱包内经常放大量财物,尤其故意经常炫耀。
找到了自己身上可能引发暴力行为的原因后,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将身上的暴力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并且努力去扼杀其他同学的暴力因子。
2.防范校园暴力
(1)学习法律知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们还应该多学一些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抑制自己的暴力行为。比如《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与“暴力”有关的法律条文。
(2)培养非暴力情感
在校园暴力中,那些被欺负、敲诈、勒索甚至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是我们看得见的受害者,因而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也比较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施暴的学生同样也是“受害者”,而且他们似乎比被暴力所伤的学生,更应得到关怀和帮助。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学生”。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父母离异,或暴力不断。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再加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便常常游离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被肯定,一旦这些学生不被老师、同学关注,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
所以,对于周围那些内向、抑郁、自卑的学生,我们应多关心、多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温暖,看到生活的希望。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打消暴力念头了。
(3)缓解压力
压力过大,也很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可以说不比任何人少,比如学习压力、家长压力、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就业压力等等。这些压力就像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此时,焦虑、失望、悲痛、暴力等不良心理就会接踵而来。而每个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又是不同的,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他们情绪消沉、抑郁、自卑,甚至发生一些极端行为。
对此,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意随时舒缓心中的压力,同时还要帮助其他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减压。
(4)面对暴力不低头
暴力发生时,首先我们要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相信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都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支持自己。一旦我们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施暴的人不敢贸然攻击,甚至自动退缩。其次,我们还可以大声提醒对方,告诉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法规的严厉制裁,甚至他们付出的代价会比得到的多得多;同时,要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再次,如果受到伤害,一定不要隐瞒,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向警察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