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原怀柔县、瞻化县)曾流行一种剽悍民风——“夹坝”(抢劫),此起彼伏,屡禁不止,严重时使得人心惶惶。本书以新龙藏族群众的抢劫民风为切入点,以历史文献材料为基础,选择历史上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做田野工作,通过走向历史现场的方式勾画出此民风流变的过程,钩沉出该社区及其周边社会的民风与习惯、政权与法律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来探究藏族群众抢劫民风的具体维持机制以及历代政权的辖治方式,进而探讨新龙藏族群众抢劫频发的三方面的维持机制以及历代政权打破这些维持机制的过程与方式,达到对此现象进行深层次历史与文化解读的目的,尝试为理解地方独特文化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1.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系列二中的一本。
2.清代以来,尤其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原怀柔县、瞻化县)曾流行一种剽悍民风——“夹坝”(抢劫),此起彼伏,屡禁不止,严重时使得人心惶惶。
3.本书的出版,弥补了对清末以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抢劫民风研究的不足。
后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研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我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两次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过程可谓五味杂陈,其中既有获得理想资料的喜悦又有碰壁时的沮丧,既享受到雪域美景又无时不思念远方的家人。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人生最独特的旅程与宝贵的财富。因此,值本书付梓之际,回首过往经历,心中不免颇多感慨。借此机会,我想向以各种形式为本书提供支持与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如有疏漏,笔者在此深表歉意。授业恩师何国强教授是我从事藏学研究的引路人。本书的选题到研究框架的设计、田野调查点的选择到资料的查找、写作思路的分析到研究问题的探讨,无不凝结了何教授的智慧与心血。在我想放弃的时候,何教授多次给我打电话,给我鼓劲;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何教授总是会伸出援助之手。在此,我特别感谢何教授对我的关怀与帮助。同时,我还要感谢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新龙县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给笔者的资料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本书的出版。沙堆、日巴、大盖、绕鲁等地方的那些朴实的藏族群众接纳了我这个外来人,虽然我们存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但他们还是尽量给予我各方面的帮助。例如,为本书提供重要材料的真正、吉美俄泽、仁青等报道人,他们善良、乐于助人、诚恳的品格,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更需感谢的是我的房东吴朱卡、娃朱父子,他们照料我的生活,充当我的翻译。感谢李何春、李亚锋、王晓等诸位同门。每一次相聚,他们不仅耐心地听取我的研究报告,还提出许多有益的参考意见。感谢各位同窗好友,虽然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但相聚便为缘分,感谢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嵇春霞编辑对本书的付出,倘若没有她的鼎力支持,本书的出版不会如此顺利。感谢父母亲的支持与理解,感谢妻子罗世华女士的陪伴与扶持。求学路虽艰辛,但他们的支持与理解让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并不孤单。对他们,我心永存愧疚,唯有激励自身不断进步,以此作为回报。最后,我想说,地方社会的暴力民风是一项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本书的出版不是对“夹坝”民风研究的了结,而是对此问题研究的一个开始,欢迎学界同仁继续深入研究,也欢迎读者不吝赐教。
罗波2016年10月22日
罗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师,擅长青藏高原的民族研究,参加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三江并流峡谷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参加了《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的分册写作,这套丛书荣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与人合作出版过1部专著《独龙江文化史纲:俅人及其邻族的社会变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
导论
第一节屡禁不止的“夹坝”
第二节第二节相关研究回顾
一、人类学理论视野下的抢劫研究
二、清末以来新龙藏族社会的研究
三、对清末以来藏族聚居区“夹坝”的研究
第三节田野工作点与档案资料
一、田野工作点
二、档案资料
第四节相关概念与解读框架
一、相关概念
二、解读框架
第一章“夹坝”的类型与实施
第一节“夹坝”的分类
一、依据抢劫的对象进行分类
二、依据抢劫者进行分类
三、依据抢劫的性质进行分类
第二节“夹坝”的装备
一、康区武器发展简史
二、民国时期瞻化武器装备情况
三、民国时期瞻化武器装备的获得
四、藏族群众与枪五、藏刀
第三节“夹坝”的组织
一、获取情报
二、谋划
三、埋伏
四、激战
五、撤退
第二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一:自然、生计与民情/
第一节自然条件的牵引
一、地理条件
二、气候
三、自然灾害
第二节传统生计的不足
一、多样的生计方式
二、生计与抢劫的关系
第三节荣誉观与民族性格
一、荣誉观
二、性格
第三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二:习惯法及其运作/
第一节习惯法的主要类别
第二节习惯法举要:报复性抢劫与血亲复仇
一、报复性抢劫
二、血亲复仇
第三节习惯法举要:调解与赔命价
一、从互抢和血亲复仇到说官司
二、说官司
第四章“夹坝”的维持机制之三:区域政治及其作用/
第一节党派卷入地方之争
一、汉藏之争
二、国共之争
三、中外之争
第二节割据与角力
一、民国以来的地方政权建设
二、县与地方土酋之间的关系
三、土酋之争
第三节“夹坝”主体的角色分析
一、地方的军事制度
二、亦军亦民
第五章“夹坝”维持机制的打破/
第一节清政府的治理
一、“夹坝”之袭
二、鞭长莫及的法
三、土司“乏力”
四、军事镇压
五、藏管瞻对及清末改土归流
第二节国民政府的治理
一、依法而治
二、打击盗匪
第三节人民政府的治理
一、县人民政府之政权建设
二、民主改革
三、国家法治建设
四、经济生活的转变
结语
一、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暴力民风
二、具体文化机制下的暴力民风
三、从显到隐:风俗的流变
参考文献
后记/附图表目录
图1沙堆乡村落分布17
图2-1新龙藏族群众的骑马姿势77
图2-2新龙藏族群众的盛装90
表1-1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武器数量39
表1-2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乡镇保甲户口统计40
表1-3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瞻化县民众自卫武器统计41
表1-4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瞻化县自卫组织调查情况45
表2-1当时1—10月的气温记录67
表4-11949年瞻化县千户(百户)情况164续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