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第1届全国范围的太平道学术研讨会在平乡召开后,会议论文结集出版《平乡论道》一书。此次研讨会将对太平道文化和道教研究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所收的论文的结集出版可以看作是《平乡论道》的续集,故谓之《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二。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有《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三、之四的出版。
此次论文多集中于对《太平经》的研究和探讨,如该经的起源问题,王孟保的《道源圣地话道源》即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该经的思想挖掘所占的篇幅比较大,潘显一、张广保、强昱、周高德、张雪松、谢路军、邱世勇、盛克琦、郭德才、刘高肃、朱耀松等教授的文章都旨在阐发经中的思想内涵和意义;该经的现代价值探讨的文章有李肖和陈胜所写的《论(太平经)伦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姜守诚的《(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洞极之经”年代考论》则研究了该经的形成问题。还有的文章是探讨与太平道相关联的内容的,如刘雅稚的《太平道思想渊源探究》,郭硕知的《好社会:太平道的宗旨——兼论清领太平道与黄天太平道》等。
总之,《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二收录的二十余篇论文是作者们对道教文化长期思考的智慧结晶,是作者们辛勤汗水的凝聚,但愿此论文集的出版能为太平道研究的深入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由中央民族大学、河北省道教协会、平乡县人民政府和河北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河北省首届道教论坛暨第二届太平道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张角故里,道源圣地”平乡县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道教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邢台学院等国内十多所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道教界人士700余人参加。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邢台电视台、《中国民族报》、《中国宗教》杂志、道教之音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此次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大道以和,太平天下”。论坛举办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学术界和道教界的力量,发掘并阐释太平道中所蕴含的有益于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摆脱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类道德滑坡和生态危机所造成的困境而寻找出路、贡献力量。
2014年6月29日,第一届全国范围的太平道学术研讨会在平乡召开后,会议论文结集出版《平乡论道》一书。此次研讨会将对太平道文化和道教研究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所收的论文的结集出版可以看作是《平乡论道》的续集,故谓之《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二。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有《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三、之四的出版。
此次论文多集中于对《太平经》的研究和探讨,如该经的起源问题,王孟保的《道源圣地话道源》即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该经的思想挖掘所占的篇幅比较大,潘显一、张广保、强昱、周高德、张雪松、谢路军、邱世勇、盛克琦、郭德才、刘高肃、朱耀松等教授的文章都旨在阐发经中的思想内涵和意义;该经的现代价值探讨的文章有李肖和陈胜所写的《论(太平经)伦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姜守诚的《(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洞极之经”年代考论》则研究了该经的形成问题。还有的文章是探讨与太平道相关联的内容的,如刘雅稚的《太平道思想渊源探究》,郭硕知的《好社会:太平道的宗旨——兼论清领太平道与黄天太平道》等。
总之,《太平道研究论丛》之二收录的二十余篇论文是作者们对道教文化长期思考的智慧结晶,是作者们辛勤汗水的凝聚,但愿此论文集的出版能为太平道研究的深入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谢路军,山东鱼台人,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1993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师从楼宇烈教授;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方立天教授。
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道教与术数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学术造诣深厚。主要著作有《中国道教源流》《中国道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交流史》等;主编《国学脉络丛书》《宗教词典》《术藏》等;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道教》《佛学研究》等宗教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道教与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项目“道教资料选编”、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传统宗教与少数民族”、北京市教委项目“中国净土宗思想史”等。《道教概论》一书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
社会兼职有美国宗教学会会员、台湾慈光禅学院研究员、甘肃省统战部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道教协会学术顾问、河南平顶山观音文化研究会会长、乾承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
序言
道源圣地话道源
论《太平经》美学思想的社会责任感
《太平经》与内丹道
太平道与文化的综合创新
《太平经》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太平经》与道教义理
浅谈《太平经》中的“三一”思想
试论《太平经》的“广嗣”之术
——兼论秦汉时期子嗣观念之演变
论《太平经》伦理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好社会:太平道的宗旨
——兼论清领太平道与黄天太平道
太平道思想渊源探究
浅论《太平经》和谐共生思想
《太平经》成书的中间环节
——“洞极之经”年代考论
丹道与养生:宁王朱权修道活动初探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兼论《太平经》的重人贵生思想
论《太平经》对我国古代医学及养生学的影响
《太平经》众生平等的生态环保思想
由《太平经》看黄巾起义——致太平
老子的自然观及其现代教育内涵
生命论问题:《太平经》的认识思考
略论《乐育堂语录》的“修心炼己”筑丹基思想
《太平道研究论丛(二):平乡论道》: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两大危机,即生态危机和道德危机。所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胡锦涛在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生态是当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我们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太平经》中所讲的“爱护生命”的理念就是对“生态文明”最好的贡献。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为政府行为;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世界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信仰宗教,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耶路撒冷、麦加、梵蒂冈、罗马、印度、斯里兰卡等都成为国际生态文明建设极为发达的地区。在我国,宗教文化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文化与我国固有的道教文化共同发展传播,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太平经》作为第一部道教经典,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观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