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无徽不镇”“钻天洞庭遍地徽”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名小说“三言二拍”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为了让大家加了解、认识徽商,《徽商故事(清代)》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徽州典商的被骗与惩骗
一文钱的故事
“一夜成池”的徽商汪太太
“一夜造白塔”的盐商江春
“毁墨于一池”的胡开文
“借鸡生蛋”的茶商吴启琳
诚信不欺的茶商吴荣运
为守心中一杆“秤”,费尽心机造奇秤
大年三十躲债的两个徽商老板
书中取经出奇招,“益美”脱困生意隆
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茶商投江死
儒雅徽商之书痴马日瑭
书商鲍廷博日本寻书记
贴倒财神被辞退,发愤读书成大家
历尽艰辛终不弃,重温旧梦中进士
胡氏父子与书的不解之缘
儒商程水南的字与画
徽商入仕受辱记
徽商教子有奇谋
许翁散财为教子
拾金不昧的三个徽商
拾金不昧终有报,小伙夫变大富翁
千里寻父,建造“詹商岭”
千里寻亲,孝道传承
为保多年金招牌,拒收重金售店名
为修大殿巧设局,徽州盐商上了钩
菽星无光,商人得财
盐商吴幼符的临终遗愿
烟草商舒遵刚的生财秘诀
修桥补路耗家财,官商联姻有靠山
小瓦罐存金子,簸箕匠造石桥
为履婚约,白头花烛
欲报东家多年恩,将女嫁作痴儿妇
小徽商撞了桃花运,娶了媳妇得金银
义士相助井为媒,贫寒书生得姻缘
抚弱济困,莫若授人以渔
柳翁托孤,殷翁义举传佳话
大难临头托孤儿,义仆阿三护周全
为解他人燃眉急,黑夜寻药险丧命
徽商助人不留名。救人就是救己
徽商行善,义犬报恩
众乞丐盛情邀约,张朝奉死里逃生
多疑的徽商杀妻舅
徽州富女和贫女
徽商妇的纪岁珠
兰姑太和九连环
吴烈妇吞金殉夫
诚一嫂三拒金银担
鲍志道与“如意鸡”
鲍嵇庵趣行义事
《徽商故事(清代)》:
吴启琳生活在清代康乾盛世之际,他是歙县昌溪人,自幼家贫,在本县一个郑姓大户家做伴读书童,勤快能干,很得东家赏识,在陪少东家读书时偶尔也识了几个字。徽州这个地区经商风气很浓,歙县更甚,吴启琳从小受这种经商意识的熏陶,也想从事一些商业活动,只是苦于没有本钱,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少东家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先后考取了秀才、举人,眼看就要到京城参加会试了,但是从歙县到京城来回一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那时没有到北京的直达马车,只能挑着行李步行。少东家平时只专心于读书,对日常生活并不太熟悉。此去京城考试成功与否对郑家意义重大,考上了郑家大少爷就可以出仕做官了,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于是,老东家决定派一个精明能干的书童陪少东家前往京城赶考,一路上照顾少东家的生活起居。老东家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精明能干的吴启琳。所谓穷家富路,何况是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试,所以老东家给足了盘缠(约是两人来回费用的两倍),并交给吴启琳保管,同时负责两人沿途的开支。
吴启琳拿到沉甸甸的盘缠,心中非常兴奋,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而且是自己全程掌管开支。尽管主要是花费在少东家身上,但他依然非常激动。在陪少东家去京城之前,东家放他三天假,让他回家和家里人团聚,吴启琳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到家后,发现家里没人,家里人都去山上采茶了,他急忙跑向茶山。到了茶山,父母和弟弟都在采茶,吴启琳把陪少东家去京城的事向家里人讲了,父母都为他高兴,说他出息了,得到东家的赏识。
虽然父母为吴启琳高兴,但脸上还隐隐伴着一些忧愁,这个情况没有瞒过吴启琳。吴启琳就问:“爹,您好像不太高兴啊”。他父亲长叹一口气:“孩子,你出息了,我真心为你高兴。我愁的是我们家的茶叶,今年茶价太低了,相比去年低了三四成,这么好的茶叶只卖这一点钱,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唉!”望着愁容满面的父母,吴启琳心里像吃了一块铅似的,非常沉重,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人眠,“为人子不能为父母分忧是为不孝”,这句古语在他耳边反复回荡。突然间,他想到他们家乡的茶叶主要销往全国各地,作为京师的北京是茶叶的主要销售地之一,如果把家里的茶叶带到北京去卖,肯定比在家里卖的价钱要高。对,明天和父母商量一下把家里的茶叶带到北京去卖,吴启琳暗道。
第二天天一亮,吴启琳就敲响了父母的房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一听这个想法不错,正好吴启琳去北京,他们一家就商议怎么带茶叶、带什么茶叶去北京。最后他们考虑到北京路途遥远带多了不方便,所以就挑了他们家最好的三斤茶叶让吴启琳带到北京去卖。正在他们一家在讨论如何去北京卖茶叶的时候,隔壁的汪大伯来找吴启琳的父亲谈事情,一听吴启琳将去北京陪少东家赶考,顺便把自己家的茶叶带到北京去卖。汪大伯心里非常激动,他这几天也正为这么低的茶价发愁呐,他想吴启琳去北京卖茶价格肯定比家里高,如果让吴启琳帮他把自己的茶叶带到北京去卖,这么远的路给他多少路费好呢?不如直接卖给吴启琳,吴启琳给的价格肯定比家里茶贩子给的价高,到北京卖了以后赚多赚少都是吴启琳的事,这样也免去了给他路费的事了。想到这儿,汪大伯忙说道:“启琳,你反正要去北京,卖你自家的茶叶是卖,多卖一家的也是卖,要不我把我们家的茶叶卖给你吧,然后你带到北京去卖,不管怎么样,北京肯定比我们这里的价格高吧。”吴启琳一听汪大伯要卖给他茶叶,他还真没想过收购茶叶这件事,他想了想这次去北京盘缠比较多,拿出一部分买些茶叶去北京卖,一方面帮了乡邻,一方面还能挣些钱,何乐而不为!因而说道:“汪大伯,我这次陪少东家去北京赶考,东西不方便带太多,我如果要买的话,也只能买一些您最好的茶叶去北京卖。”汪大伯道:“没关系,我把我们家最好的茶叶挑出来卖给你。”吴启琳想了想,北京的价格不管怎么样肯定比家里往年的价格要高,便说道:“汪大伯,茶价我就按我们家去年的价给你,你看可行?”汪大伯一听,去年的价格比现在的价要高三四成,非常高兴道:“听你的,你说多少就多少,我这就去家里给你挑来上好的茶叶。”说着就往家跑去了。
不一会儿,汪大伯就把自己家最好的三斤茶叶带到了吴启琳家。吴启琳拿出银两给了汪大伯,汪大伯欢天喜地回家了。后来汪大伯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