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统战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龙岩学院教授张雪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苏俊才等有关党史专家、学者编写,真实全面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西统战工作的基本状况,对发生在闽西的统一战线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经验教训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闽西统战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这段统一战线工作的艰难经历,加深对闽西厚重革命历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趋势,发扬优良传统,做好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推动我市统一战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促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推进闽西老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雪英,1962年生,福建龙岩人,1986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龙岩学院社科处副处长、教授,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执行院长、闽台客家研究院研究员,赣南师范学院苏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龙岩市人大常委、民盟龙岩市委副主委,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福建省党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理事,福建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妇女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曾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龙岩市第三批“千名名师”、龙岩市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中央革命根据地史、中国地方史、中国经济史等的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撰写学术著作《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闽西妇女运动史》、《闽西商史》、《闽西革命史读本》、《闽西科学技术史》等。
苏俊才,福建省永定县人,1962年11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予厦门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地方文史和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现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共龙岩市党史学会会长。参与主编和编写出版了20多部著作,发表及出版论著200余万字,论著多次获省(部),等。现兼任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龙岩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龙岩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龙岩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等众多社会职务。
第一章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破裂
第一节 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的建立
一、闽西的自然条件和“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马列主义在闽西的传播和闽西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第二节 闽西各县国民党左派组织的建立与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进军闽西与闽西各地临时革命政权的建立
一、国民革命军收复闽西
二、闽西各地临时革命政权的建立
第四节 闽西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一、各群众团体的建立和工农运动骨干的培养
二、闽西各地农民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
一、闽西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
二、龙岩“四一五”和上杭“五七”事变
第二章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挫败
第一节 闽西土地革命的开展与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一、南昌起义军入闽
二、闽西各地工农武装起义
三、红四军入闽与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古田会议树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光辉篇章
一、古田会议的召开
二、古田会议树立统战理论光辉篇章
第三节 制定土地政策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一、制定农民政策与土地政策
二、建立巩固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四节 统战工商业阶层发展苏区经济
一、制定正确的商人政策
二、发展公有经济
三、开通赤白贸易
四、“左”倾错误干扰苏区经济的自我纠偏
第五节 正确对待土匪流氓团结地方武装势力
一、改造“土匪世界
二、解决流氓无产者问题
三、统战地方实力派人物
第六节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发展苏区社会事业
一、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七节 “左”倾错误严重危害统战工作
一、“肃社党”事件的严重危害
二、王明“左”倾土地政策与闽西苏区查田运动
三、反“罗明路线”斗争破坏党的统战与团结
四、“左”的劳动、经济政策及其危害
第三章 游击战争中的统战工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一节 制定游击战争方针,灵活应敌
一、适时转变战略
二、与土匪订立互不侵犯条约
三、制定“白皮红心”的对敌斗争策略
第二节 建立抗日讨蒋统一战线,夺取反“清剿”斗争的最后胜利
一、闽西《抗日讨蒋纲领》的发布
二、为促成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制订系列新规
三、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合法的或两面政策的斗争
第三节 执行“联蒋抗日”新方针,实现闽西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由“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的转变
二、发起和平运动,创造合作谈判气氛
三、闽西国共和谈成功,抗日合作局面形成
四、巩固和平局面的斗争与红军游击队改编北上抗日
……
第四章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开展反顽自卫斗争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闽西统战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4年1月31日至2月6日,在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通过了《各省党务进行计划决议案》,决定向全国各省区派出省(区)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筹备员。江董琴、许卓然被委为福建省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筹备员。
1924年春,江董琴、许卓然根据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决议精神先后来到厦门。他们以“鼓浪屿图书馆”作掩护,开展党务工作并发展国民党员。为了加强联络并培养革命青年,他们领导创办了“光华小学”、“中山中学”,又参加了集美学校的协进社活动,培养和组织了一批富有革命思想的青年。此间,国民党中央委员蔡元培、吴稚晖、居正等人也来到厦门、集美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遵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及国共合作的总方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几个月后j厦门、集美一批革命分子加入国民党,仅集美学校就达1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系来自闽西的进步青年学生。3月29日,厦门的国民党员由江董琴主持在厦门布袋街“蔡记”二楼召开会议,决定重新登记国民党员,并成立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不久,省党部筹备处在厦门小走马路25号成立。从此,福建正式有了国民党组织。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派丁超五为特派员到福建改组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共产党员李觉民、罗杨才、阮山当选为常务委员。
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筹备处建立之后,立即开始组建厦门各地区党部的工作。江董琴是闽西永定县人,他非常重视闽西地区国民党组织的建立。当时,厦门、集美的各学校学生中有许多闽西人,江董琴频繁地来往于闽西青年学生中宣传发动,并吸收了一批进步学生加入了国民党,如李觉民、林心尧、阮山、卢其中、陈乃昌、陈国华、陈品三、张旭高、张楷、曾牧村、江桂华、江德贤、罗良厚、罗祠金、胡永东等人。不久,为建立闽西各县的国民党地方组织,集美学校的一批闽西籍进步青年学生党员被派回闽西各县。他们多数以教书为掩护,一面创办革命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一面发展进步人士加入国民党,积极组织秘密革命团体,并号召青年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状况。
1924年秋,在广州加入国民党的永定青年学生阮山回到永定,与从集美学校回永定的国民党左派吴仰文、林心尧、卢肇西、熊其藻等人在湖雷成立了国民党永定县党部筹备处,并在各乡发展国民党员。半年后,永定建立了五六个区党部,十余个区分部。1925年2月,永定县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召开各区党部、区分部代表会议,成立国民党永定县临时县党部,阮山为负责人。北伐军人闽前,由于盘踞汀属各县的军阀福建陆军第三师中的曹万顺、杜起云两旅慑于国民革命军的威力,拟于北伐军入闽时倒戈,永定的政治环境出现日渐宽松的局面。永定的国民党人“因为革命有了相当的基础,且渐知陆军第三师的态度,遂比从前更加猛进,渐进了半公开时期。此一年中就发展到10余个区党部,40余个区分部”。1927年1月,为派人参加福建省国民党党员代表大会,国民党永定县党部在湖雷正式成立。
1924年,上杭籍进步青年学生蓝维仁、张楷等人在集美学校加入国民党。他们通过上杭烟商林履绥(国民党员)与上杭中学进步学生罗大准、雷三明等人联系,动员他们加人国民党。不久,罗大准、雷三明、黄华榕等人被吸收入党,成为上杭第一批国民党员。次年,李定权也加入国民党。至1925年春,原“八不社”社员大多数加入了国民党,此时上杭的国民党员已达到50多人。同年秋,蓝维仁、蓝为龙等人受委派从集美学校回到上杭,继续吸收进步人士入党,并着手筹建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在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召开全省代表大会之前,上杭国民党员六七十人由阮山主持,在庐丰水尾村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了国民党上杭临时县党部。阮山号召大力发展组织,注意吸引工农分子入党。会后不久,城区党员发展到100多人。全县已建立5个区党部,20多个区分部,仅城区就建立了7个区分部,第一区分部成员是“八不社”成员;第二区分部成员多为基督教徒及商人;第三区分部成员是总工会筹备处的人员;第四区分部成员是上杭公学的人员;第五、第六区分部成员分别是各行各业会员及城区农民。
1926年10月,北伐军东路军攻克永定后,又逼近上杭,驻杭军阀曹万顺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此时国民党上杭县党部由秘密转向公开。十七军政治部在城乡发出布告:要求全县国民党员随带党证到政治部登记。不久,国民党上杭县党部正式成立,张我武任主任,谢如香任组织部长,蓝鸣岗任宣传部长,李豪任工人部长,蓝为龙任农民部长,张楷任学生部长,杨德慈任妇女部长,林志如任总务部长,傅柏翠任秘书。
1927年2月,北伐军东路军政治部胡轶寰、吴炳若(均为共产党员)到达上杭后,与中共上杭支部研究了如何在统一战线中争取领导权并进一步发展群众,扩大影响等问题,并决定以东路军政治部的名义委任罗大准、练文澜、吴梅林、郭上屏等人负责筹建新的国民党县党部。不久,东路军离开上杭,罗大准等人与原县党部联系,商讨成立新的县党部。3月,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负责人戴任(共产党员)宣布撤销原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委任罗大准为筹委会主任,重新筹建新的县党部。共青团特派员罗调金建议新老县党部人员合并,此建议被采纳。筹备处由罗大准、吴梅林、郭上屏、张楷、傅柏翠等人组成。此后,国民党上杭县党部的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手中。
1925年6月间,广州中山大学汀籍学生胡轶寰,“从广东邀集同志8人,组织一个区分部,暗中又以‘青年学术研究社’名义,号召同志组织一无招牌之长汀临时县党部”,至1926年10月北伐军东路军入汀时,才公开将国民党长汀县临时县党部设在城内云骧阁。当时长汀全县已成立了3个区党部,10个区分部,至1927年2月,已发展到区党部11个,区分部40余个,党员近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