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中国社科大学经典文库
定 价:68 元
丛书名:中国社科大学经典文库
- 作者:杨鑫铨 等 著
- 出版时间:2017/1/1
- ISBN:9787519422691
- 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24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与时俱进,是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中国社科大学经典文库》以“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信心疏导一体化”为核心,从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实证研究、价值目标、内容体系、实践路径、基本原则、实践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在目标、价值、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机融为一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对象一体化、目标一体化、功能一体化、方法一体化、过程一体化的内在深度联系,构建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第1章 绪论
1.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人性发展的需要
1.1.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满足人多样性需求的需要
1.1.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1.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推动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1.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2.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1.2.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2.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1.3.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
1.3.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理念的体现
1.3.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水平的提升
第2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
2.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缘起
2.1.1 人文关怀的缘起
2.1.2 心理疏导的缘起
2.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发展
2.2.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
2.2.2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发展
2.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概念的厘定
2.3.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概念的界定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概念的界定
2.4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
2.4.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
2.4.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中二者的关系
2.5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理论研究现状
2.5.1 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现状
2.5.2 心理疏导理论研究现状
2.5.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理论研究现状
第3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3.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的编制
3.1.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内容建构
3.1.2 项目池的建立
3.1.3 预测问卷施测
3.1.4 问卷分析
3.1.5 问卷形成
3.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状况与员工的综合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3.2.1 研究工具
3.2.2 研究对象
3.2.3 描述统计结果及人口学变量分析
3.2.4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与《综合幸福感问卷MHQ》的关系研究
3.2.5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关系研究
3.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需求现状分析
第4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价值目标
4.1.1 党的前三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论述
4.1.2 十六大以来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4.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
4.2.1 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2.2 改造主客观世界
4.2.3 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
4.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目标定位
4.3.1 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
4.3.2 心理疏导的价值目标
4.3.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目标
第5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5.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确定依据
5.1.1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必须继承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5.1.2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必须由一体化的价值目标决定
5.1.3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应紧扣时代脉搏
5.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和超越
5.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教育内容
5.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政治教育内容
5.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道德教育内容
5.2.4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法治教育内容
5.2.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心理教育内容
5.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5.3.1 生命教育
5.3.2 人际交往教育
5.3.3 幸福教育
第6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6.1 环境路径:营造人本氛围
6.1.1 社会环境的优化
6.1.2 网络环境的优化
6.1.3 学校环境的优化
6.1.4 家庭环境的优化
6.2 知识路径:提升人本素养
6.2.1 理论知识教育
6.2.2 理论知识宣传
6.3 活动路径:实践人本关怀
6.3.1 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选择
6.3.2 活动过程要坚持群众路线
6.4 服务路径:落实人本实效
6.4.1 心理疏导
6.4.2 服务民生
6.5 群体路径:破解人本难点
6.5.1 客观认识弱势群体
6.5.2 弱势群体的教育实践途径
第7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基本原则
7.1 坚持目标性原则
7.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
7.1.2 培养“四有”公民目标
7.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7.1.4 促进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目标
7.2 坚持平等性原则
7.2.1 人的尊严的平等
7.2.2 人格的平等
7.2.3 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
7.2.4 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平等
7.2.5 人接受关怀的机会平等
7.3 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
7.3.1 符合受教主体的特点
7.3.2 满足受教主体的需要
7.3.3 重视受教主体的差异
7.3.4 实现主体间性
7.4 坚持兼容性原则
7.4.1 目标兼容性
7.4.2 教育内容兼容性
7.4.3 文化价值兼容性
7.4.4 时代精神兼容性
7.5 坚持差异性原则
7.5.1 注重人本精神
7.5.2 创新沟通机制
7.5.3 发挥情感调节功能
7.5.4 拓展引导路径
7.6 坚持积极性原则
7.6.1 尊重创造激发正能量
7.6.2 公共参与激励担大任
7.6.3 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
7.6.4 时代先锋引唱正气歌
第8章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践机制
8.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运行机制
8.1.1 融合机制
8.1.2 沟通机制
8.1.3 内化机制
8.1.4 激励机制
8.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保障机制
8.2.1 物质条件保障
8.2.2 组织条件保障
8.2.3 人才条件保障
8.2.4 政策条件保障
8.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评价机制
8.3.1 评价的原则
8.3.2 评价的内容
8.3.3 评价的方法
8.4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调整机制
8.4.1 排查机制
8.4.2 反馈机制
8.4.3 整改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