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本书是作者陈赛几年来就童书阅读的经验与体会写就的集合本。
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重聚
成长,或许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但作者从童书阅读中找到了一个重回新奇世界的入口,从《小王子》到《花生》,从《野兽国》到《长袜子皮皮》童书保留着*简单直白的眼光、*朴素真挚的道理,以及*细腻温暖的情感。作者用优美的笔触记录了这一段旖旎的阅读经历,这些文字可以帮助读者寻回童真与快乐,并提供心灵的滋养。
读懂童书,才知道如何把世界介绍给孩子
每一本优秀的童书,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其实都是作者在用更妥帖的方式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父母们往往并不能明白个中深意,也就无法将这些饱含深意的养分传达给孩子。本书向父母们引介了*秀的童书,还在父母与童书作者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帮助父母们看懂童书、读懂故事,构建亲子共读*步。
深入且动人的童书导读,关于世界*经典的童书作家和童书
体会只属于孩子的纯粹感受,还原孩子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读懂童书,读懂绘本,读懂孩子,才知道如何让孩子与世界的相遇更美好
成长或许是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遗忘的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恰恰是支撑我们长大后坚持走下去的动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回被爱的温暖感觉,找回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找回人生的更多可能,以及其他种种
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如果*次你没有机会,第二次请不要再错过,第三次希望你依然保有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
献给那些内心柔软、深沉爱着这个世界和孩子们的人,你的感受我们都懂得,只等你来读,其后的共鸣会让你感动到热泪盈眶
序 置身时间之外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叫《心灵病房》(Wit)的电影,讲一位学识渊博、不近人情的英语文学教授维维安,穷其一生钻研英国17 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道恩关于死亡的诗词。有一天她突然被诊断为末期卵巢癌,从此必须每天在病床上毫无尊严地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病痛和医生的冷漠令她备受折磨。直到最后,她的老师爱弗斯教授来看她时,她像个脆弱的孩子一样向教授倾诉自己的痛苦。教授将她抱在怀里,想给她念一首道恩的诗,但她拒绝了。于是,老师又拿出一本《逃家小兔》,轻轻地念道:从前有一只小兔想逃家……最后,维维安安静下来,在老师的怀中沉沉睡去。
归家、离家、归家,是小兔子对生命的遐想,也是生命最真实的轮回。在一位学者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面对死亡带来的种种恐惧和忧伤,却是这样一本小小的绘本,给了她最纯粹的平静、安宁,以及抚慰。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其实,人生这三次读童书的机会,说起来都与时间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关生命的开始与终结,唤醒的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根本的生之困惑与死之焦虑,逼迫我们从日常琐事的生存模式中跳出来,重新对生命中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我们常常意识不到时间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写过一本叫《时间心理学》的书,专门谈一个人对时间的认识如何决定了他/她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他/她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孩子体验时间的方式其实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对成年人来说,时间像一支箭,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孩子们的时间却像一个圆圈,它哪儿也不去。所以,我们的时间高效却贫乏,而孩子的时间虽然没什么效率可言,却是开放的,充满了可能性万物都是惊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们的世界每天都焕然一新,闪闪发亮。
我觉得真正优秀的童书作家对于这一点体会极深。比如一本叫《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日本绘本,讲一个5 岁的小姑娘第一次独自上街买东西的故事。就在离家几步路远的一个街口小店,她一路走过去,却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不亚于一场辉煌的冒险,因为她所遭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意外,都闪耀着新奇和初次体验的光芒。人生所有的第一次不都是如此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也被童书吸引,大概也与这种置身于时间之外的感觉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我自己,每次重读《柳林风声》或者《小熊维尼》时,都会觉得是从岁月那里偷回了一点点时光。百亩林里从来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次平凡的远征,在森林里四处串门,被莫须有的长鼻怪吓得魂飞魄散……这样的慢慢悠悠、磨磨蹭蹭、无所事事对成年人而言未免过于奢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再自然不过的生活态度。
以前,我总以为童年是一个阶段,一段不成熟的时光,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生做准备。只要我足够努力,就会变得睿智、强大,可以洞悉人生的意义。但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而不是不断获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也许比我们更能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更懂得生活的艺术,因为他们更有耐心,也更忠于自己的本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前不久,我遇到瑞典的著名童书作家乌尔夫尼尔松先生。他60 多岁了,跟弟弟一起来中国旅行,北京只是中转站,他们真正的目的地是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因为他们听说那里天大地大、白云碧草、风景壮阔。
我问他:通常这种旅行都是跟妻子一起,不是吗?
他若有所思地说:当你60 多岁的时候,可能也会愿意跟你的
弟弟一起去一个遥远的国家走走,作为一种人生重聚的方式。
我想,阅读童书也可以作为一种人生重聚的方式吧。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和自己内心那个10 岁的孩子重聚,试着用他/她的时间重新度量人生,用他/她的时间眼睛重新打量世界那种对世界尚且充满温柔、善意和期待的目光。
陈赛
2016 年11 月
陈赛,197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现任周刊主笔,《新知》杂志编辑。
序
置身时间之外
第一章
世界上最经典的童书作家们
《小王子》:如何为一朵玫瑰负责?
波特小姐的秘密日记
花生屋:如何将一副人生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在某个周日午后拜访一座童话博物馆莉丝白茨威格的童话绘本
尝遍了世间所有糖果的滋味罗尔德达尔的童话世界
别逗我了,我满眼都是泪水!桑贝眼中的人生与世界
我们如此荣幸,曾被邀请进入他的世界莫里斯桑达克的童年、死亡与爱
谢谢你照亮阴郁的童年在六月坡遇见林格伦
第二章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被爱着是一种什么感觉?隐喻的魔力
给孩子一本书的寂静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最糟糕的一面
那些又好玩又忧伤的友谊变奏曲
亲爱的大人,有点幽默感好不好?
世间最幸福的童年莫过于此
谁是那个教你如何看世界的人?
温柔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致世间一切不可思议的相遇
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致世上所有小小完美主义者
第三章 打开孩子的脑洞
都说漂亮的答案,谁来问一个漂亮的问题?关于奶牛的屁、蝴蝶的舞姿、金鱼的记忆
看世界的1 001 种方法关于观察的艺术
脑洞大开每个孩子都不应该停止画画
世界如此奇妙,如何让孩子找到入口?
小时候我们都曾问过,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第四章 书单
50 度伤心那些令成年人落泪的童书
哦,去他的,该死的大扫除!给成年人的一份童书书单
为什么孩子要读经典?如何读?一位耶鲁文学教授的童书清单
极客精神,从宝宝开始?看《连线》杂志的编辑老爹们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童书
想要读懂一篇童话,你得拥有99 岁的智慧
太空与南极两本让你的孩子爱上科学的童书
十本关于父亲的经典童书
附录
猎人在奇境:童年阅读开启的异度空间
如何欣赏一场童书插画展?博洛尼亚童书插画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