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他保全了美国,解放了黑奴,是全世界敬仰的草根总统。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卡耐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林肯的家乡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了解真实的林肯。与其他学术专著不同,他力图用生动的笔触简洁明了地讲述林肯人生中各阶段的重大事件家庭生活、求学之路、律师生涯、白宫岁月、不幸遇刺……倾尽心力谱写了林肯成就非凡而又悲苦不已的一生。
◎一介平民摇身成为一代伟人
林肯出身贫寒,家庭破碎,爱情夭折,屡次经商失败,屡次竞选议员落败……直到51岁才迎来了他辉煌的开始,正所谓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人生*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卡耐基的励志典范激励着每一个仍在追求梦想的人
卡耐基风靡全球的成功学著作给予了无数迷茫者以斗志,但他却在阅读一条有关于林肯的故事时,感到兴奋异常。由衷地感叹到林肯一生的经历,是所有人类历史记录中*令人神往的传奇之一。
◎这是一本全面剖析林肯的经典畅销传记
本书除了描写南北战争、解放黑奴、剧院枪杀等一桩桩标志性的大事,还揭示了林肯曲折的身世,凄美的爱情,家有悍妇的婚姻等个人生活经历,家会伤人但也成就了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中,林肯居于首位。
自序
几年前的某个春日,我在伦敦戴萨特(Dysart)酒店吃早点。与往常一样,我试着从《晨报》各专栏中挑出一些美国新闻。通常我总会一无所获,不过在那个幸运的早晨,我感受到了特别强烈的震撼,令自己始料不及。
有众议院之父美誉、已经离世的T.P. 奥康纳(OConnor)先生,当时在《晨报》开设了一个名为男人与回忆的专栏。在那个特别的早晨,以及随后的几个上午,奥康纳的专栏讲述的是亚伯拉罕·林肯并非其政治活动,而是其一生中的个人生活:他的不幸遭遇,他的屡次挫折,他对安·拉特利奇(Ann Rutledge)的无尽爱恋,以及他与玛丽·陶德(Mary Todd)的婚姻悲剧,等等。
我带着浓厚兴趣和深重惊异阅读了这个系列。人生的头二十年,我是在(美国)中西部度过的,这里距林肯的家乡不远;除此之外,我一直对美国历史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我本可以声称,自己对林肯的生平相当了解;但我很快就发现自己做不到。事实就是如此:我,一个美国人,只有来到伦敦,在一份英国报纸上阅读了一位爱尔兰人撰写的系列文章之后,才得以认识到,林肯一生的经历,是所有人类历史记录中最令人神往的传奇之一。
此种无知令人沮丧,但这仅是我所特有的吗?我疑惑不解。但我的迷惘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本人很快与一些同胞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并且发现,这些人和我有同样的境遇:关于林肯,他们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如此这般:他出生在一间小木屋,他徒步数英里去借书,随后在夜里平躺于壁炉前的地板上阅读;他曾劈木做栅;他成为一名律师;他能讲有趣的故事;他说做人要脚踏实地;他被称为诚实的亚伯;他与道格拉斯(Douglas)法官辩论;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戴大礼帽;他解放黑奴;他在葛底斯堡发表演说;他声称,希望知道格兰特(Grant)将军喝的威士忌是什么牌子,这样就能给其他将军都送一大桶;以及他在华盛顿的一家戏院里被布斯(Booth)射杀。
在《晨报》这些文章的激励之下,我走进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并阅读了有关林肯的许多著作。我读得越多,就越为之着迷。最终,我心潮难平,决定写一本关于林肯的书,我自己的作品。我知道,如果为学者和历史学家撰写一部学术专著,自己并没有迫切的动力和心情,也缺乏必要的才华与训练。而且我认为,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此类优秀作品,再多写一部几无必要。不过,在读过许多有关林肯的著作之后,我的确感到,对于当今没有空闲、行事匆忙的普通市民来说,确实很有必要写一部简短传记,能够简单而又清楚地讲述林肯人生中最有趣的那些事情。我尝试着去写出这样一部著作。
我的创作开始于欧洲,并在那里投入了一年的精力,随后又在纽约努力了两年。最终我将写出来的所有稿件撕毁并扔进了废纸篓。随后,为了能在林肯本人曾经梦想和拼搏过的那片土地上写作他的故事,我去了伊利诺伊(Illinois),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了好几个月。他们的父辈曾帮助林肯丈量土地,修筑栅栏,以及将猪群赶到市场。数月以来,我一头钻入古旧的书籍、信件、演讲稿、几乎被人遗忘的报纸及发霉的法庭档案之中,努力去熟悉林肯。
我在彼得斯堡(Petersburg)小镇上度过了整整一夏。我去那里是因为小镇距重建的新塞勒姆(New Salem)村仅一英里之遥。林肯生命中最幸福也最为关键的时光,都是在此地度过的,在那里,他经营磨坊和小店,学习法律,充任铁匠,参与斗鸡与赛马,坠入爱河并为爱心碎。
即使在其繁华的鼎盛期,新塞勒姆的居民也未能过百。而它满打满算也不过存在了大约十年。林肯离开后不久,这个村庄就废弃了。蝙蝠和燕子在无人居住的木屋里筑巢,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奶牛吃草,几乎什么都看不到。
不过,若干年之前,伊利诺伊州政府将这一地点保护起来,将其辟为一座公共园林,并依照已在此存在了上百年的木屋原型,修建了一批仿制建筑。因此在如今,这个冷清的新塞勒姆村,看起来很像它在林肯时代的样子。
白色橡树还在,一如往昔。林肯曾在树下读书学习、与人摔跤、谈情说爱。每天早晨,我经常带上打字机,从彼得斯堡驱车赶去那里。本书一半左右的章节,都是在那些树下完成的。这是令人何其愉快的工作地点!在我的身前,有桑加蒙(Sangamon)河蜿蜒流过,在我的周遭,有树林和干草地,伴随鹌鹑的叫声上演着音乐剧;而穿过树林,冠蓝鸦、黄鹉和红雀的羽毛熠熠发光。我感到林肯就在不远处。
在夏日,当沿桑加蒙河畔的树林中有夜莺尖叫,当月光将拉特里奇酒馆的轮廓勾勒在地平线上之时,我常常会独自奔向那里,并养成了习惯。这些场景提醒了我,使我意识到,大约在一百年之前,正是在这样的一些夜晚,在皓月之下,年轻的亚伯拉罕·林肯和安·拉特里奇曾手牵手,从眼前的同一片土地上走过,倾听夜莺的啼叫,并憧憬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梦想,而这些愿望注定永远不会实现。但我确信,在这里,就在新塞勒姆,林肯获得了他能够感受到的,唯一的至高幸福。
当写作涉及林肯至爱过世的章节时,我将折叠桌和打字机放进车里,驾车沿乡间道路前行,穿过一座养猪场及一个奶牛牧场,最终到达了一处寂静而隐秘的地点:安·拉特里奇正是长眠于此。如今此处已完全荒废,长满野草。为了接近她的坟墓,就必须锄去杂草、灌木和葡萄藤。而就在这个林肯曾痛哭流泪的地方,我记述了他的悲伤往事。
本书的许多章节完成于斯普林菲尔德:一些写于林肯故居的客厅,他在这里度过了十六年的不幸时光;一些草就于林肯撰写首次总统就职演说的办公桌上;还有一些,是在林肯追求玛丽·陶德及与她争吵的地点创作完成的。
【作者介绍】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 ,美国作家、演讲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他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著书和演讲唤起无数迷惘者的斗志。他的著述使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通过不断努力、突破重重障碍取得成功。《纽约时报》称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精神就是美国的象征。
卡耐基以《人性的弱点》等励志书蜚声世界,而出于对林肯传奇经历的神往,《林肯传》是他倾心写就的唯一一部传记作品,成为众多林肯传记中的经典之作。
【译者介绍】
张勇,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出版有历史传记《心学圣人王阳明》《大明设计师刘伯温》等,译作包括《世界简史:从人类起源到21世纪》《中国与中国人》《中华帝国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