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图们江》是反映中国朝鲜族迁徙初期现实的历史小说,是具有史诗性质的长篇巨著。
《泪洒图们江》以1884年至1907年为时代背景,以龙井村和整个东满(吉林省延边)乃至朝鲜本土为主要人物的活动空间,重点描写了朝鲜贫苦农民朴七星和刚毅、正直的私塾先生崔林两家的移民、定居过程,再现了中国朝鲜族的开发、建设东满(延边)的历史,展现了朝鲜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泪洒图们江》结构庞大,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作者崔红一全方位、多角度地叙述了朝鲜垦民在东满开荒种地、建设新家园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的艰难困苦和喜怒哀乐,真实地反映了他们与大自然所做的斗争、同清官府以及恶霸地主之间的矛盾、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以及朝鲜族群体内部发生的传统与新文明的冲突,形象地展示了朝鲜族的传统习俗和东满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
《泪洒图们江》:
辽阔的神州大陆的东北边陲,有一座群峰林立、层峦叠嶂的巨大山脉,连接着广袤的关东大地。这座山脉的顶端,头顶千年积雪,怀抱湛蓝湖水,直冲云霄的山峰,《山海经》称其为“不成山”,我们叫它长白山。
长白山,与山东的泰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比肩齐名,因其雄伟、挺拔,自古被称为神山、圣山。她俯视并围抱的北部之地,真可谓无比壮观。千万条支脉向下延伸,扎根于大大小小的原野,神奇的天池水倾泻成瀑布,变为三江之源,在奔流而下的过程中,同无数的溪流汇成大河,滋润千里平原,即使是上天俯瞰这一切,也会为自己的杰作而感到自豪。
开天辟地后,这片大地一直顺应大自然的属性和规律,孕育出许多勇猛、智慧的种族。腰围虎皮的游牧民族曾在这里豪气冲天地骑马驰骋;东方的文明古国高句丽曾在这里强盛一时,名扬天下;“海东盛国”渤海曾在这里创造灿烂文明。这里又是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后,又一次征服大陆的努尔哈赤兴起的地方。漫长的岁月过后,如今,这里曾经的繁荣和昌盛早已销声匿迹,唯有千里林海的涛声在回荡! 女真人推翻明朝,建立清朝后,将这里当做“龙兴之地”,封禁了二百余年。其间,这里人迹罕至,落叶厚积、腐烂,土地日益肥沃,草木越来越茂盛,到处是松柏林立的原始森林和杂草丛生的草原,栖息着成群结队的各种野兽。
那个时期,东南侧只有一江之隔的半岛上,人们正受到饥饿和死亡的威胁。那里因朝日绚丽而灿烂,起名为朝鲜。也许是版图的形状如兔子,那里的百姓温良而淳朴。半岛的北部原本土地贫瘠,山多平原少,地里石头遍布,而且兵役负担沉重,百姓们只能勉强糊口度日。莫非是上天无情?那里接连遭受严重的水灾和旱灾,再加上李氏朝鲜的气数已尽,命运犹如风烛残灯,朝廷里只忙着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及百姓的死活。
界河的西北侧,是大片肥沃的荒野,对居住在界河东南侧的众多挣扎在饥饿中的农民来说,不能不是巨大的诱惑。眼看就要饿死,国界又算得了什么?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胆大的农民乘着木筏渡过江去,在山脚下的僻静处,用镐头刨了下去。乌黑的泥土散发出了沁人肺腑的芳香,使他精神恍惚。他立刻趴在那里,嗅了很久很久。播下种子后,他就回去了,等到庄稼长到一定程度,又过江去铲地除草。到了秋天,只见狗尾般的谷穗儿密密麻麻地立在那里,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个个都大如小孩子的枕头……开拓的先驱!那位不知名的朝鲜农民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刨下去的第一镐,被记录在了移民史的首页里!消息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民步他的后尘,穿梭在图们江两岸,到西北侧的荒野里垦荒造田,种植庄稼。到后来,他们干脆举家搬过去,作为垦民定居下来。
1869年,朝鲜咸镜北道六镇遭受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农民们成群结队地渡过了图们江,以致清官府向朝鲜李朝政府提出抗议,朝鲜朝廷在图们江南岸的主要区段设立六十多个哨所,封锁了边境,并且发布了越江禁令,对触犯这条禁令的越江者处以极刑。但是,所有这一切,没能阻挡面临死亡的饥民越过图们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