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集分为四辑。这是一部关于高原骑手的长歌。多情的骑手才是真正的骑手。对亲人,对故乡,对大地的无限深情,使这部长歌充满震撼和力量。
康巴历史文化的重新书写。
康巴人精神世界的文学展现。
康巴作家群的集体亮相。
为 “康巴作家群” 书系序
阿 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今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将再次推出第三辑,近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 ( 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 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与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人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致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杀,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人。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 ( 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 ) 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作《 不是我们走向世界, 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 》。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人所造应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奖获得者)
高原上的骑手
——才仁当智诗歌之序
才仁当智,男,藏族,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祖籍青海海南。1987年7月分配玉树工作至今,现任玉树州老干部局副局长。1985年12期《西藏文学》上发表诗歌处女作《蘑菇》,代表作《父亲,让我接你回家》。1996年至1998年编写《玉树州志》“大事记”、“党委、政府”、“民政”、“行政区划”、“工交”等篇目。先后在《诗刊》发表诗歌《城市印象》(2014年9月号上半月),《青海日报》上发表《玉树老人孩子》、《阿妈的青稞地》、《巴彦喀拉的风马》等诗歌、《阿嚓巴拉山》、《我心中的嘉吉博洛格》、《可可西里之魂》(江河源整版)、《诺布滩上播绿人》等散文,《西海都市报》发表散文《匆匆走过你的小镇》以及在《青海湖》(诗歌:当江河、秋天的思绪)、《康巴文学》、《三江源报》、《新玉树》、《玉树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200余篇(首),创作电视解说词3部。
第一辑 粗犷的民风 古老的家园
玉树之路 / 003 格萨尔王的传说 / 005 当江河 / 007 秋冬之交 / 008 草原上的汉子/ 011
巴颜喀拉的风马 / 013 藏人和藏刀 / 015 野牛头骨 / 017 一个骑手的诞生 / 020
开锅肉 / 022 一头野牛的故事 / 023 花巴塘 / 025 玉树 老人 黄昏 / 027 玉树的酒吧 / 028
索加草原 / 030 当义务质监员的阿爸 / 031 阿妈的青稞地 / 033 德卓滩的野猪 / 036
康巴写意 / 038 访问昨天 / 040 雪域 / 042 玉树的孩子不要哭泣 / 046 心愿 / 048
一个骷髅的控诉 / 050 梦中的冈底斯山 / 052 格萨尔王新传 / 055 青海之青青海之海 / 057
第二辑 心恋故园 父母之邦
父亲,让我接你回家 / 061 白石崖村 / 066 白石崖赞 / 068 母亲的心 / 069 母与子 / 070
宫灯 / 072 写给草原上的老人 / 077 八角城之歌 / 080 三年分离——写给儿子 / 082
中秋夜·中文系男生宿舍酌酒 / 085 夜宿灯塔村 / 087 2013年端午节 / 089 童年的万花筒 / 091
塔尔寺 / 094 铅笔盒 / 096 楼梯 / 097 正午的村庄 / 098 捡秋菜 / 099 一条狗的陪伴 / 100
我的前世今生 / 102 睡在作业本里的孩子 / 104 阿妈的青海湖 / 106 属于自己的中午 / 107
第三辑 青春的祭奠 无悔的伤怀
除夕夜至北京的夜航 / 111 城市印象 / 113 四月的爱情 / 115 都江堰轻轨 / 118 素描五调子 / 119
用颜色做诗 / 121 我的青春,我的马 / 122 峨眉山下 / 124 一本旧书里的照片 / 125 一匹拴在树桩上的公马 / 126
青春岁月 / 127 草原上的青春誓言 / 129 高原上的红领巾 / 131 想念 / 133 聚会 / 134 四季歌 / 135
无题 / 136 丢手绢 / 137 七月的雨 / 138 给恋人的遗言 / 139 女生宿舍 / 140 酒 / 142 雨夜少女 / 143
告别 / 144 高楼 / 146 我的佛 / 147 嘱托 / 149 离别是唯一的选择 / 151 给桑珠诺布的诗 / 153
我不能忘记你 / 155 时光的侧影 / 156 阿波罗航天飞机拼装玩具 / 158 秋天的思绪 / 159
第四辑 绚烂的人生 高扬的旗帜
索南达杰之歌 / 163 想念诗友——索宝 / 167 三江源的骄傲 / 171 三江源头的敬酒歌 / 174 忠诚 / 178
河南支边青年青春祭 / 181
玉树之路
公历的八月末
农历七月初
从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边缘
向三千七百米的古镇结古进发
夏天攥住季节的藤条滑至落英缤纷的深秋
高大的乔木变成低矮的灌木
沿途的风景色彩开始单调
山脚的村庄越来越小
相互间的距离越加遥远
黄土地早已稼穑春天的发愿
高原的青稞还在襁褓里吃奶
山顶上去年的雪还未融化
山垭口的经布如虹似旗
想起文成公主
走的也是这条路
那路走得艰辛
走得忐忑
走得孤单
走得悲壮
泪水浸透没有标点符号的史书
打开微信,历史已非古人所能预见
五星旗下绽放五十六张笑脸
天黑了下来才发觉老天很朴素
一双袜子穿了多少年上面全是眼睛一样的小洞
我们穿着革履还祈求什么?
行行重行行
车灯在高速路的便道上一瘸一拐
照不到夜的尽头
天根本就没有打算亮
玉树的路很远很远
格萨尔王的传说
大雪,三天三夜,
压在玛域草原上。
舅舅走上屋顶,
想必外甥家的破帐早已压垮……
未曾想到——
那里居然阳光普照,
帐房安然,
飘着大锅茶的热气,
母亲在觉如的卷发中寻找虱子的踪影,
心里惦念着湖边受伤的山羊。
原野上的点地梅,
昨夜的一空繁星。
清风怀抱多梦的岁月,
浩浩荡荡的昆仑山,
托举一轮金色的太阳。
少年踉跄,岁月无悔。
河流翻译四季的忧伤,
九曲九折的阅历,
昭示一场永恒的海誓山盟,
艳丽的格言出自智者沉默时的思辨。
城堡一样的白石山前,
是富饶的当江荣草原,
湿地上洒满蓝盈盈湖泊。
嘎加洛部落的三公主森姜珠牡,
听着黑颈鹤清脆的鸣叫,
怀春的心预知恋爱的季节。
赛马少年风驰电掣,
勇夺彩柱。
瘦羊瘸牛是最好的陪嫁,
不要害怕,
格萨尔有神的力量,
用绿彩石搭一座幸福的桥,
轻轻拭去茸须上清涕,
捧起月亮般的脸庞,
把王者之吻印在她的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