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入门教材,本书注重对战略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阐述,反映了战略管理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体现了新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特征。本书结合大量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战略管理案例,使内容更贴近于企业实践。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战略管理导论(第一章),阐述了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层级、构成要素和模型,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本书的逻辑展开做一铺垫;第二部分是战略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阐述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层次、内容、方法和工具;第三部分是战略规划(第四章~第七章),分别阐述了公司层战略、发展战略、业务层战略和战略成长路径;第四部分是战略实施(第八章~第十章),分别阐述了战略实施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战略变革和战略评价与控制。
1. 体现高等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和本领的要求。
2. 本着“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压缩教材内容,强调课程最基本和实用的章节。
3. 引用大量案例,列举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启发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4.每章后都设置练习题,并配以精美、实用课件,方便师生使用。
战略管理从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产生以来,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和结构。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不但在宏观上影响到经济运行方式,而且在微观上影响到企业经营行为。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对此,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基于此,本书的编写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作为一本入门教材,本书注重对战略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阐述,这是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二是时代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颠覆了工业时代形成的生产方式、竞争规则和商业模式,促使企业摆脱固有的发展模式。本书反映了战略管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体现了新经济时代的战略管理特征。三是实践性。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基于对大量企业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对企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书结合大量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战略管理案例,使内容更贴近于企业实践。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战略管理导论(第一章),阐述了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层级、构成要素和模型,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为本书的逻辑展开做一铺垫;第二部分是战略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阐述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层次、内容、方法和工具;第三部分是战略规划(第四章~第七章),分别阐述了公司层战略、发展战略、业务层战略和战略成长路径;第四部分是战略实施(第八章~第十章),分别阐述了战略实施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战略变革和战略评价与控制。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岳飞航、陈志刚、乔秀忠和张贵鹏等研究生做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整理工作。本书出版承蒙上海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学识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敬请同行和读者指正。
李怀勇
2016年1月
查看全部↓
李怀勇,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
主要研究领域: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著有《信息化时代的市场融合》(2008)、《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2008)、《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开发与营销推广》(2001)、《现代实用商务》(1997)和《营销战略》(1995)等著作和教材;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三项,政府和企业咨询课题二十余项,公开发表论十余篇。
第一章 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二节 战略的特征与层级
第三节 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与模型
第四节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概述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第三节 行业环境分析
第四节 消费者需求与竞争者分析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资源与基础结构
第二节 能力与核心能力
第三节 价值链与竞争优势
第四节 环境分析方法
第四章 公司层战略
第一节 战略方向
第二节 业务组合及其方法
第三节 战略态势
第四节 战略决策工具: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第五章 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一体化战略
第二节 多元化战略
第三节 国际化战略
第六章 业务层战略
第一节 竞争战略
第二节 成本领先战略
第三节 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 聚焦战略
第五节 战略钟
第六节 影响业务层战略选择的因素
第七章 战略成长路径
第一节 创新战略
第二节 并购战略
第三节 战略联盟
第四节 战略整合
第八章 战略与领导、组织、资源、文化
第一节 战略实施过程
第二节 战略领导力
第三节 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四节 战略与资源配置
第五节 战略与组织文化
第九章 战略变革
第一节 战略变革概述
第二节 战略变革类型
第三节 战略变革影响因素
第四节 复杂与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
第十章 战略评价与控制
后记
查看全部↓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本章学习目的
1. 熟悉企业资源及其类型
2. 掌握知识资源及其特征
3. 了解企业能力及其结构
4. 掌握核心能力的含义、特征、来源和管理
5. 熟悉价值链分析方法
6. 掌握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和竞争力
7. 掌握雷达图、内部因素评价矩阵、SWOT分析法
8. 了解运用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等方法,分析企业内部环境
本章核心概念
内部环境、企业资源、独特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能力、核心能力、价值链、价值网络、竞争优势、产业关键成功要素、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竞争力、雷达图分析法、IFE矩阵、SWOT分析法
企业是一个资源、能力的集合体。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对外部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而且需要对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特别是独特资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使资源、能力与战略目标、外部环境相匹配,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本章主要阐述对企业资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第一节 资源与基础结构
一、资源及其结构
任何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耗费各种资源。企业资源(Enterprise Resource)是指企业拥有的和可利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集合。从更宽泛的视角看,企业资源是指那些凡是能转化为支持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一)根据资源的所有权分类
根据资源的所有权,企业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类。内部资源指的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管理资源、可控市场资源和内部环境资源等;外部资源指的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等。
一个企业拥有的和可利用的内外部资源及其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战略能力。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一个产品生产销售的全部资源。实际上,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不是集中在企业内部,而是分散在社会上。在新经济条件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经济联接方式和资源的地域性特征,缩短了资源流动的距离,增进了速度和效率,实现了资源的跨时空流动和结合。企业战略性地利用外部资源,不仅可以将有限的内部资源集中配置于核心业务,而且可以大大拓宽资源来源,对增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资源从以往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因此,从战略角度审视,对企业资源的分析就不能只是关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是要更关注企业可获得的各种外部资源及渠道。
(二)根据资源的属性分类
根据资源的属性,企业资源可分为基本资源和独特资源两类。基本资源指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类资源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不同企业间不存在差异;独特资源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创造和累积的资源,这些独特资源不仅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取,而且竞争者也难以模仿。不同企业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独特资源上,因而也就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显然,一项资源的战略价值并不是指反映在会计科目上的价值,而是指是否有助于企业构筑竞争优势。严格地说,战略管理分析的企业资源主要是那些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独特资源。
(三)根据资源的形态分类
根据资源的形态,企业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三类。
1. 有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指实物资源和财务资源。它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一般可以通过会计方式来计算其价值。
实物资源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土地和房屋等。大多数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年限较长、流动性较差,其价值具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除繁华地段商铺外)。它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
财务资源是指企业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要资源货币体现,具体表现为已经发生的能用会计方式记录在账的、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债权、融资渠道和其他权利,以及企业获取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反映财务资源状况的工具是一系列财务报表,包括静态规模和动态周转状况。在财务资源中,最主要的是资金和融资渠道。
2. 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主要包括知识、技术、信息、品牌、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技能、制度安排、社会关系和组织文化等,其中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制度安排、社会关系和组织文化等构成企业基础结构,具有内生性的特征。不同的企业在无形资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不易转移、扩散和模仿。它尽管不能完全反映在会计账面上,却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源对企业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增加,其价值贡献远高于有形资源,不但产品的价值更多地来源于无形资源,而且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越来越关注对无形资源积累和保护。无形资源的价值主要地取决于它的内在品质。如果一项无形资源的内在品质高,那么其战略价值就高;反之,其战略价值就低。
3.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指组织系统内的员工和可利用的外部人员之总和。人力资源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即表现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人,又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员工体力、智力、人际关系、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等。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决定了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质量主要指员工素质和能力。员工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员工能力包括适应力、洞察力、直觉力、学习力和创造力等,在人力资源结构中,那些具有创造力和特定技能的员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