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的力量(第二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
定 价:56 元
- 作者:谢瑜,刘莹,覃世艳 等 编
- 出版时间:2017/3/1
- ISBN:9787564353032
- 出 版 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3
- 页码:26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思辨的力量(第2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收录了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论文以及师生关于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思考和探索。
该文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体现了研究生与老师对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和审视。文集中既有老师对研究生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反思,也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彼此呼应与互证,引发读者作为第三方的再思考。
二是秉持“学用结合”的理念,体现了研究生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不是用来解释世界而是用来改造世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力图引导研究生养成理性思辨的习惯,构建“时间”“空间”与“自我”的三维,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认知当代世界发展之格局,从而使用“中国话语”思考“中国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是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和当下研究生关注程度高的重大事件的联系和思考。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板块中研究生关注程度较高的事件出发,根据研究生不同的学科特点确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分析问题、给出建议。
这部论文集的出版,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实效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论文集中的文章多为作者个人观点的呈现,难免存在不足和缺点,希望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经中央批准,中宣部、教育部启动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并将其纳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1年,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选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t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博士生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选修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五门课程教学大纲经中央审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
西南交通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政治学院2010年就按照教育部精神,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研部。自2012年秋季执行新课程方案开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就在校研究生院以及学院的领导下,以统一部署、统一备课和定期交流的形式,积极探索如何在研究生层次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步步高”与“步步深”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本书收录了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论文以及师生关于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思考和探索。
该文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体现了研究生与老师对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和审视。文集中既有老师对研究生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反思,也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彼此呼应与互证,引发读者作为第三方的再思考。
二是秉持“学用结合”的理念,体现了研究生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不是用来解释世界而是用来改造世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力图引导研究生养成理性思辨的习惯,构建“时间”“空间”与“自我”的三维,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认知当代世界发展之格局,从而使用“中国话语”思考“中国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是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和当下研究生关注程度高的重大事件的联系和思考。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板块中研究生关注程度较高的事件出发‘根据研究生不同的学科特点确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分析问题、给出建议。
这部论文集的出版,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实效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论文集中的文章多为作者个人观点的呈现,难免存在不足和缺点,希望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查看全部↓
“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推进思路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索
浅论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改变和影响
——以成渝高铁为例
多维视角下的习近平青年成才观
——对青年成才因素的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探析
——以成都无缝钢管厂学习《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例
浅谈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灌输本质
大众话语的历史反思
——试析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语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红军长征的辩证关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
——对网络热词现象的反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安全
冲突与交融:中西医比较的文化之源
庄子“齐物论”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现代社会员工就业价值观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网络时代的民众诉求与政府应对
冲突与消解:互联网环境下媒体导向与社会价值观走向的关系解析
中国网络直播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进城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精准扶贫背景下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无所不知到无知
——网络对青年学生思维的影响
参照群体信息对大学生亲社会态度的影响研究
生态意识的家庭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调查
对网络成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读毛泽东《实践论》的一点体会
论恩格斯晚年的合法斗争思想
——以《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为剖析点
非物质社会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论
——观《资本: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后工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启示
资本价值增殖逻辑下的自然异化与文明消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性合一”研究
数学模型:增强“软科学”“硬度”的途径
——以制度研究为考察对象
研究生“三感式”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接受理论的视角
研究生思政课建设话语体系创新的概念、原则和路径
浅谈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
大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微弹幕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初探
“微时代”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问题探究
弘扬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理念探析
后记
查看全部↓
《思辨的力量(第2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魅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向正确、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了解、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要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因此,灌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本质。本文从解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灌输的内涵人手,找到两者之间深层的有机联系,充分论证了灌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灌输;本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的内在需求和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在于让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要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所以灌输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有的本质属性。但就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实践来看,灌输本质还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还存在某些违背甚至是抛弃灌输本质的情形,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灌输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更多研究还是将二者当作独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的。虽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灌输存在有机联系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是在深度、广度和系统性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没能从本质的深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灌输理论的关系。因此,从理论上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灌输本质,有利于以此为镜来观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为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灌输的涵义解析
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灌输”的内涵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灌输本质解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清楚了它们的内涵,才能发现它们的内在勾连,隐含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部的灌输本质也才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抽象性到具体化、从深奥到通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掌握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广大群众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语汇,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这两个语汇。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他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从纵向的维度看,它不仅指其创立时的经典原理,更包括了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所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从横向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石。从层次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观点、具体结论和观点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及本质,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的两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和实践中,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当成完整、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来看待,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群众;民众”。因此,大众不是指精英,也不是指小部分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天来说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外资企业的工作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大众化,就是对他们来进行“化”,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虽然这句话是针对文艺工作的大众化提出来的,却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具体来说,大众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人民群众从理解、认同到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过程。首先,要让人民群众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方法和观点;其次,要让人民群众在理解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形成稳定而又深层的心理认同;最后,要让人民群众外化于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成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动力。大众化是一种状态和结果。这种状态和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成为群众自觉使用的理论武器。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