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人中美两国的不同视角阐述了全球绿色改革、气候治理与公司合作的有效方法,由全球首笔碳交易的启示入手,从全球治理中的公私合作关系、公益的产生、公益如何可持续和公司合作关系的演化模型等几个角度,比较分析了中美两个在国在碳排放方面的不同治理模式,提出在“公私合作”减排中创造利益,为政府和私人企业联合减排开拓出新思路、打开了新视野。
郦莉,山东淄博人。2013年获外交学院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法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作为中美富布莱特联合培养博士生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学习。2003年留校在外交学院科研处工作,现为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在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国际关系案例研究的实践转向——以一个碳抵消毕业宴会为例》、《中国在气候环保领域的经济外交》、《社科研究领域的经济援助:欧盟框架项目》、《中国能源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探索》、《美国州级气候治理多中心演化及其启示——一种二元治理范式》、《气候公益供给与公私合作》等多篇论文。
第1章 导论
第一节 全球首笔碳交易的启示
一、对等生产的范式突破
二、公私互益的准确感知
三、复合公益的思路开拓
第二节 研究问题:气候公益供给何以可持续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公私合作视角中的气候治理
二、公私行为体的概念界定
三、公私合作观的形成
四、研究假设
第四节 案例选择与研究设计
第2章 全球治理中的公私合作关系
第一节 全球治理研究的新发展
一、二元互构型治理范式
二、公私合作制及其分类
三、公私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公私合作视角中的全球治理
一、基础设施投资:从收费公路到人文制度
二、合法性和有效性何在
三、公私合作制的进步性
第三节 公私合作关系与国际关系理论建设
第3章 公益的产生:排污权交易市场
第一节 在庇古与科斯之间
第二节 二氧化硫市场
一、加美酸雨博弈
二、美国机制创新
三、美加达成合作
四、启示
第三节 臭氧保护市场
一、全球环境基金
二、国际环保NGO
三、其他公私合作尝试
四、启示
第四节 碳交易市场
一、全球碳市场的构成与分类
二、强制与自愿:二者缺一不可
三、启示
第4章 公益如何可持续:中美气候治理实践
第一节 选择中美碳市场的原因
一、中美是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二、美国:碳市场类型别具一格
三、中国:市场行为体独具特色
四、碳市场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
第二节 美国碳市场与地方气候治理
一、美国碳市场:公私均衡的达成
二、次国家层面的治理实践
三、康州与加州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中国碳市场与地方气候治理
一、中国国家气候战略的转变
二、次国家层面的治理实践
三、宁夏与湖南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中美气候治理实践评析
一、能力不足导致公益供给不足
二、公益可持续提供需要具备的条件
三、公私互构推动能力建设
四、公益市场化提高治理成熟度
第5章 公私合作关系的演化模型
第一节 全球治理公私合作演化模型
第二节 私有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模型
第6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认为任何层次上的治理都要依靠共同的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念,而将这一观点推向极致的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学者。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起作用,如建构行为体身份和利益、帮助行为体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案、定义对行为体的预期、确立威胁因素等,也就是说,国际结构主要是通过共有知识构成的。国际结构不仅影响国家行为,而且影响国家身份和利益。这一系列的理论被称为“建构主义”。②温特指出,理论上霍布斯结构、洛克结构和康德结构可能完全是由私有观念建构的,但实际上这些结构通常是由共有观念建构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的主体关系分别是敌友、对手和朋友,每个主体关系都在使用暴力方面涉及一种独特的自我对他者的姿态或取向:敌人的姿态是相互威胁;对手的姿态是相互竞争;朋友的姿态是相互结盟。③尽管不完全同意建构主义关于三种无政府文化的比喻,有关学者仍认为:将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作为国际关系的两种格格不入的范式进行归类是一种误导,事实上二者是兼容互通的,建构主义研究可以像兼容于任何其他世界观一样兼容于现实主义世界观,此即“现实建构主义”的观点。④现实建构主义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关系体系理论范式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真实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实践,也从来没有一种情况是完全体现某一种理论范式的。理论的作用是用来解释现实的,有时可以起到预测的作用,但不能框定人们对于现实的理解,从而束缚人们本该自然采取的动向和行为。
尽管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全球制度的形成过程,但其一没有主动引导全球化向合理方向发展的理论志向,其二只是停留在宏观原则和“应然”设想之上,而对哪些行为体如何推动了与这些合作制度的治理实践、以及如何主动促使这些治理实践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微观条件,缺乏深入探究。公私合作关系注重的则是从微观层面考察谁在人们通常认为难以合作的领域实现了成功治理,并深入细节去考察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有的治理难题进行了成功应对,治理中仍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难题,未来可能通过怎样的创新方式攻克这些难题。更重要的是,由于公私合作视角尝试在“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之间寻找可供参考的第三条道路,因此对于狭义上的公私行为体和广义上的公私相对内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公共治理范式所强调的对于多重利益相关方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维护,跳出了新自由主义以个体视角观察全球合作问题的误区,强调通过“关系性”的思维加强公私行为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建设。
……